>
方维道:“都是举手之劳,断不敢收。”
极力推辞。
金九华道:“府里便是在外请那些文人墨客写,也没有不给润笔的道理。”
推让了一番,方维便收下了。
金九华又送他到门口方回。
此处离宫里不远,方维一路步行,不久便进了宫。
他到了住处,胡乱睡了一夜,第二天早起到了文书房,便有小宦官搬了一堆新写就的奏章过来。
他坐下来仔细翻看,果然是几个月来各地官员弹劾高俭的奏折,比起三年前的后湖旧案,此次上书的文官数量既多,品级也显然高了一些。
他从前到后细细翻检,没有着急誊录,沉吟了半晌,出了院子叫了一个小火者道:“劳烦将近二十年的登科录搬来。”
不多时,两个小火者搬了登科录过来,方维埋头在其中,按年份翻阅,在最新的登科录里找到程若愚,南直隶桐城人,府学生,考中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
还没来得及细看,就有小宦官来传话,说黄淮要他进见。
方维随着他到了黄淮值房,跪下行礼道:“小人愚钝,未能誊录完毕,还请督公原宥。”
黄淮摆了摆手,让旁边伺候的几个小宦官出去,方抬头道:“起来吧。”
方维站了起来。
黄淮道:“给你的奏折,你都看过了吧。”
方维道:“只是粗略翻检过了,唯恐看的不够细致。”
黄淮笑道:“今日已然让你将这三个月来的折子看了一遍,也不必誊录。
现下程若愚已经关在锦衣卫狱,你便猜猜后续会如何。”
方维道:“督公可否宽限小人些时间,容小人将今日的一些愚见细细讲来。”
黄淮抬眼看了看他,端起一盏茶来吹了一吹,道:“你但讲无妨。”
方维道:“还请督公赐纸笔。”
黄淮指了指自己的书案道:“自取无妨。”
方维取了一只中狼毫,在案上铺了张宣纸上,提笔写了“旧怨”
两字,跟着解释道,“三年前的后湖旧案,前前后后上了参劾折子的言官共三十二人。
其中始作俑者两人被放了外任,之后并未上书。
剩下三十人,在这三年里,仍旧年年上书参劾高俭,此为旧怨。”
这三个月来,这些人每人上奏折约两三封,言辞激烈,但有后湖事铺垫在前,难免让人觉得是成见所致,党同伐异。”
他又提笔,写了“同乡”
二字,道:“我刚查了登科录,程若愚是南直隶省安庆府人士,府学生出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