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计是一种策略。
从字面意思看,“迂回”
就是回旋、环绕,不直接面对目标。
在军事方面,当面对强大的敌军防线,正面进攻困难时,军队会采用迂回计。
比如,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他没有和姜维在剑阁进行正面交锋,而是绕开重兵把守之地,从阴平小道进军,直捣蜀汉腹地,这是军事上的迂回策略。
在人际交往或者谈判场合中,迂回计也很有用。
如果直接提出要求或观点可能会引起对方反感,就可以先聊一些对方感兴趣的其他话题,拉近关系,缓和气氛,再慢慢引入主题。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不先谈合同的关键争议点,而是先谈双方公司的展历程等轻松话题,这也是迂回计的一种运用。
迂回计的底层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顺应心理接受规律
-人在面对直接的要求、观点或者批评时,往往会产生本能的防御心理。
迂回计是绕过这种防御机制,通过先提供一些容易接受的信息,让对方在心理上处于放松和开放的状态。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时候,慢慢引导其接受核心内容。
例如在沟通中先分享有趣的逸闻趣事,使对方心情愉悦,再引入关键话题,对方会更容易接受。
利用间接关联引导
-它基于事物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通过先讨论与目标相关的周边事物,逐步建立起逻辑桥梁,引导对方的思维向核心目标靠拢。
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先谈行业趋势这个大环境(周边事物),而双方的合作细节(核心目标)其实是受行业趋势影响的,这样就能自然地从行业趋势过渡到合作细节的讨论。
降低目标的敏感度
-对于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有争议的目标,直接触碰容易引反感。
迂回计将目标隐藏在其他信息背后,降低其凸显程度。
就像用糖衣包裹药丸,把可能让人难以接受的内容包裹在比较温和、积极或者容易引起共鸣的内容之中,使得对方能够在不那么抵触的情况下接触到核心内容。
和难接近的人套近乎可以这样做:
先,可以从共同的兴趣爱好入手。
了解对方的兴趣,比如对方喜欢读书,就可以和对方讨论一些热门的书籍或者经典作品。
如果对方是个体育迷,就聊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等。
这就像找到了一把打开对方话匣子的钥匙。
其次,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态度真诚友善。
语气要温和,面带微笑,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
例如在对话开始时用比较轻松的语气说:“我感觉您挺不好接近的,但我又很想认识您呢。”
还可以适当提供帮助。
如果对方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了难题,你恰好在这方面有能力,就主动伸出援手。
比如对方在为一个项目寻找资料而愁,你可以说:“我之前接触过类似的内容,也许我可以给您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人情36计中迂回计的经典案例: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进攻,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