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六那日一直呆到了散场,这是她的谢幕。
“小百乐门”
的老板终究没能把她说动出山,她对这声色之地并无留恋,阿六环顾四周,这里依旧有妖妖调调的美人,媚笑着,娇笑着,总之都是笑着,心里如何想呢不知道。
依旧有穿横来去的使者,手里的银托盘托着数杯颜色各异的液体,另一只手背在身后,人虽然是穿行着,杯中物却纹丝不动。
阿六以最内行的眼光打量着这里,在心中默默叹了口气。
那么像,但又不是。
她想,这里太新了。
在上海,哪怕是在最新的楼,布置了最新的场地,摆上全套的新用具,也没有这股子新气。
这股新是在荒芜的石头地里开了朵花,时候不对,地方也不对,然而花是新的,刚结了苞。
而老上海的新是枝繁叶茂的。
目光又是一转,阿六看到角落里有个小姑娘,十一二岁,面容清秀,衣着寒酸,眼睛正盯着人群里最妖艳最抢手的那个舞女。
阿六似是灵魂出窍般的一怔,忽然之间,她疑心这里是谁搭了场戏,叫来了年轻的连裳和年幼的她,摆正了她们两个的位置,然后把她喊了过来当看客。
满场的繁华交错,那个小姑娘却哪也不看,不看水晶灯也不看红地毯,她只盯着场中那个舞女,盯着她如何笑,盯着她如何交际,盯着她跳舞,盯着她说话。
这是年幼的她,阿六想,这是拼命想要变成另一个人的年幼的她。
现在像了。
阿六收回目光,石头地里强开出的花,等长几年枝芽,也就像那个样了。
那晚回去的时候,“小百乐门”
派的车把她送到路口她就下了车,沿途一路走回去。
呆久了上海,再看台北,只觉得是真的走了很远。
上海是十里洋场,做派都学西方,而台北因为有过一段很长的日据期,盛行的是和风,楼小屋小。
阿六看惯了欧式建筑,繁复且坦荡的。
而这里是简洁的白房子,一个个掩在相思树后头,像古中国的仕女见客似的娇羞,但绝不是唐朝的,没那么大气。
阿六没打算在这久住的。
起初来的时候一切都是乱槽槽的,能跑的都跑了,落在后头的自然心急,也跟着跑。
兵荒马乱的,但没人想过不回来,想的是总有机会,像从前轰炸的时候,也有躲到香港去的,但也不会不回来,谁舍得离开上海呢。
这里什么也没有,光有一堆外省人乱哄哄的挤在这里,彼此的乡音都不通。
没人想在这里久待,再过几年要打回去的。
蒋公这么说,大家都这么说。
那时候,台湾有一种“国酒”
,上面刻着蒋公三愿,第一便是光复大陆。
其时岛上人们都不以为然,不是觉得做不到,而是觉得此事根本没有要如此大张旗鼓刻在酒瓶上的必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