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将绣鹤新生的女儿,连同绣鹤生前用过的一些家常物件都交给了刘世。
他自己和几位梅家的老人一起还乡了。
刘世带着后来取名成梅连裳的小姑娘回了上海。
上海已没了他的家。
第6章
天色将晚。
床上穿绿衣的女子站了起来,她走到窗前,目光越过一栋栋墙上落了雨痕,楼顶种了花木的老楼房,望向黄浦江的一边,晚霞红通通的,水面上起火了一般。
然而还是有游船,船都在火里行,看电影似的。
她和顾月楼约了今天的下午三点在乌雀巷见面,里头有个她贷下来的小单间,是他二人平时相会的地方。
他住在戏班子里,而她住的地方眼光又太杂,都不合适。
然而事到临头,他又使了个跑腿的报童过来,说是今天见不了了。
这小男孩过来的时候,又被楼上的月芳瞧见了。
她的眉头蹙着,倒不是疑心月芳要去告密,她知道她压根啥也没看出来。
她担心的是顾月楼上次听了她的话,回去又反悔了。
和他私奔,她是一百个愿意,若不是养父死得早,她也不会六岁就给人拐子卖到舞厅里面去,养成这幅泼辣世俗的模样。
养父是个诗人,她差点也跟着呤诗作画了,可惜没有,她想,不然月楼唱的戏文,她也是听得懂的。
月楼自然是识文断字的,他们学戏不比她学舞,学舞只要你扭得好,步子不错,比技艺更重要的是人情世故,第一步就是要学如何讨好人。
学戏的自是从小就开始认字了,厚厚的一摞戏本子,管你意思知道不知道,先给背下来。
先背了才能唱,唱着久了,戏做多了,里头的意思自然就懂了。
不仅懂了,自小的耳濡目染,那些悲欢离合就成了唱戏的人自己经历过的事,长在骨子里。
她总觉得,月楼如果不认字的话,会快乐得多。
其实她错了,月楼的不快乐不是因为他识字,而是因为他入了戏。
她走到门口准备出门了,既然月楼不来,她就上戏班子去看他。
然而这边门刚一开,楼上月芳的身影就转了下来。
“连裳姐,上舞厅吗,一起啊。”
“我不去。”
梅连裳头也没抬,径直走了下去。
而月芳仍是跟着她,她走到路口了,正要过马路的当儿,有辆电车开了过来,她只好停下了脚步。
月芳就趁这个空钻了上来,一把挽住了连裳的胳膊,很亲热的样子。
“连裳姐你去哪呀。”
月芳的声音黏黏腻腻,听的人像牙齿上沾了糖,拔也拔不开,一开始还觉得甜腻新奇,久了只觉得烦躁。
欢场之上,谁和谁都只有一晚上的交情,因此月芳也就格外的吃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