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炤也没拉拢吴三桂的兴趣,所以就想说什么说什么,随意跳大神了:“黄台吉死后,两黄旗必然坚持立皇子;多尔衮三兄弟必然反对豪格继位。
但满清贵族又必然不敢刀兵相见,他们明白自家禁不起那种程度的内讧。
所以最终约莫是黄台吉第九子方喀拉继位,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辅政或者摄政。
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大明朝堂完全有能力从中运作,去分化这三兄弟。”
吴三桂对汉王的预测表现的极为认同,不遗余力地称赞。
并且又抛出几个具体问题,与汉王一起探讨。
其实吴三桂在内心中并不是多么认同汉王,只是直接面对皇帝奏对,压力很大。
所以对吴三桂来说,与其皇帝问一句,自己答一句,还不如多跟汉王殿下东拉西扯地随便聊聊呢。
汉王殿下预测的对不对再另说,起码结论清晰明确,而且是可以印证的。
比如汉王预测黄台吉在一年内死亡,一年后自可明确验证,预测对了就是预测对了,预测错了就是预测错了,没有耍赖的余地。
吴三桂现在极力夸赞汉王殿下,若是将来应验,那自己就是慧眼识天才;若是没有应验,那皇帝也不会跟自己儿子较真,黑不提白不提地就把这事糊弄过去了。
朱慈炤也渐渐察觉出来了,至少崇祯、太子、定王、首辅、次辅的脸色都是越来越难看了。
所以朱慈炤找机会结束了话题,退到定王身后,继续缩着去了。
崇祯又从练兵、粮饷、马匹、火炮等方方面面,跟吴三桂详细探讨一番。
好容易讲完,大冷的天,吴三桂背后都出汗了。
末了,崇祯允许吴三桂休沐三日,然后再赶回宁远。
终于散了,崇祯、太子、定王各自回宫,周延儒、陈演结伴同行,往内阁走。
只有朱慈炤,闷头急走,准备回自己王府陪小姨娘做午饭去。
哪料吴三桂快步从后面追了上来,明显是有话要说。
朱慈炤抢先说道:“我刚刚都是胡诌的,吴总兵别放在心上。”
吴三桂摇摇头:“那倒也未必,自松锦大战结束后,东虏内部确实暗流涌动,而且黄台吉热衷于和谈,还真有可能是想腾出手来处理皇位继承问题。”
朱慈炤笑道:“天下形势,明年必然大变。
我们且笑看风起云涌罢了。”
这话吴三桂可认同不了:“末将镇守着宁远这座孤城,一旦天下有变,岂非首当其冲?”
“那怎么会,宁远有海路支援,敌人轻易攻不下来的。
倒是将来京城告急,父皇调将军进京勤王,将军便不得不放弃宁远了。
若是将军能及时赶到京城,那接下来便是护送父皇南下,去南京重整山河。
若将军未能及时赶到京城,京城沦陷,那将军就应该立即退保山海关。
然后再看各大势力谁有希望坐稳江山,你就投谁即可。”
吴三桂诧异地看了汉王一眼,身为皇子,身为亲王,竟然还有劝着自家将军待价而沽的。
朱慈炤只是感叹了一句乱世将起,也没再多解释什么。
吴三桂壮着胆子问道:“末将的家眷全在京城,若是天下有变,这家眷如何能够顾全?”
朱慈炤听出这里面有文章,于是反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吴三桂也不绕弯了:“若是京师沦陷,末将希望殿下能帮忙照看照看家眷?”
这次轮到朱慈炤诧异了:“为什么是我?你可以去找太子或者定王啊,他们比我得宠多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穿越前,刘云舒出身玄学上宗,设符咒,除妖鬼,众人敬仰,荣登国师之位,享尽世间荣华。力竭而死却成了老公下落不明,三个孩子全然不顾的豪门怨妇。欣慰于如今的盛世昌河,刘云舒轻松卸任。然而面对亲生孩子她脑袋...
许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成情满四合院中,许大茂的弟弟,而且还是个即将被开除的物资科临时工。...
陆大强在旁人眼里是个泼皮无赖,婆娘跑了之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儿子很争气长大后开创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很气愤的事,儿子一直不结婚,而且心里眼里都是他的死对头,把对方当亲爹一样待。老头儿怎么忍得了战...
...
为了生活,我被逼做起了一名奶娘,我所做的奶娘,除了给小孩喂奶,还给那些有需要的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