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吴三桂降清不降顺,也是可以理解的。
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转变流寇思想,和清军一打就全露馅了。
不选择投降李自成,说明吴三桂眼光不错。
朱慈炤正想着,崇祯和吴三桂已经聊上了。
崇祯最关心的,还是关宁军的人数与战力。
吴三桂忠诚归忠诚,在人数上不敢少报:“禀陛下,臣在松锦之战后,收拢溃兵,招揽壮勇,如今共有精兵三万。
一旦东虏大军来攻,三万兵马恐怕不足以支撑。
而且末将身后的山海关兵力空虚、守备薄弱,还请陛下速速增兵为宜。”
崇祯听说吴三桂尚有三万精兵,先是大喜。
等听到吴三桂建议增兵,又皱紧了眉头。
朝廷现在这个样子,哪还有能力在辽东增兵啊。
甚至都不应该称辽东了,锦州已失陷,复辽眼看希望渺茫。
山海关外的重镇里,就剩下了宁远,以后还是称辽西较为恰当。
崇祯忽略了吴三桂的增兵要求,又问道:“黄台吉威胁要入关劫掠,吴总兵你怎么看?”
吴三桂答道:“据末将推测,从下个月起,东虏就会入关劫掠京畿。
现已入冬,今年剩下的几个月恐怕只是小打小闹。
明年开春,东虏才会进行大规模劫掠。
陛下应该早做准备才是。”
“这次东虏会大举进攻京城吗?”
吴三桂摇摇头:“末将以为不会,东虏志在劫掠,并无意进攻京城。
据末将了解,东虏黄台吉想要再观望观望,先看看流寇有何建树再说。”
崇祯又问道:“内地已无勤王军可调,东虏入关劫掠,该如何应对?”
吴三桂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又看了看太子、首辅,然后便又低头沉吟。
崇祯知道吴三桂心里有话,却不敢说,忙勉励道:“吴总兵,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便是有不当之言,朕亦赦你无罪。”
吴三桂壮着胆子答道:“回陛下,末将以为,还是命各府、州、县组织乡勇,配合官军抗击东虏吧。”
这次轮到崇祯沉吟不语了。
半晌之后,崇祯命太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辽东的话题,有许多可讲的。
平素比较沉默的太子,都滔滔不绝讲了很多观点。
好容易等太子讲完,定王站出来奏道:“父皇,儿臣也有话说。”
崇祯点点头:“那就讲吧。”
于是定王借此机会,也大大表现了一番。
周延儒、陈演极力称赞太子,对定王也颇为赞赏。
崇祯很满意,周延儒、陈演两人把分寸掌握的极好,对于太子,要给予在三个皇子中最高的评价。
对于亲王,也要称赞,但不能越过太子的次序,不能夺去太子的光芒。
等定王讲完,崇祯夸了几句,便扭头去看汉王。
找了半天,才发现汉王正缩在太子身后,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穿越前,刘云舒出身玄学上宗,设符咒,除妖鬼,众人敬仰,荣登国师之位,享尽世间荣华。力竭而死却成了老公下落不明,三个孩子全然不顾的豪门怨妇。欣慰于如今的盛世昌河,刘云舒轻松卸任。然而面对亲生孩子她脑袋...
许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成情满四合院中,许大茂的弟弟,而且还是个即将被开除的物资科临时工。...
陆大强在旁人眼里是个泼皮无赖,婆娘跑了之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儿子很争气长大后开创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很气愤的事,儿子一直不结婚,而且心里眼里都是他的死对头,把对方当亲爹一样待。老头儿怎么忍得了战...
...
为了生活,我被逼做起了一名奶娘,我所做的奶娘,除了给小孩喂奶,还给那些有需要的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