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听到有钱,斯塔林的眼睛闪烁。
不过,斯塔林点燃烟斗,淡然地吸两口,才缓缓开口。
“贵国的条件,让我很感动,感谢贵国对苏盟的支持,这件事,我要开一个会讨论,请皮卡韦亚先生先回去等消息。”
皮卡韦亚明白,在这样的国家,需要小范围讨论通过。
在皮卡韦亚离开后,斯塔林召开常务会议,将大致情况说一遍,然后,说服几人答应。
以斯塔林的权威,虽做不到一言堂,但基本上能通过。
于是,在一九三三年四月三日,伊班牙和苏盟宣布正式建交,并签署经济合作条约。
在这个时间点,和苏盟未建交的国家不少,米国就是其中之一。
两国悄无声息的建立外交关系和合作关系,让欧陆国家再一次见识到了伊班牙的影响力。
皮卡韦亚和苏盟官方达成合作后,在乌兰地区建立移民宣传队,沿着第聂伯河饥荒重灾区征募移民。
当然,苏盟派来的官员是积极帮助。
在诱人的条件下,大量的乌兰女性自愿报名,一些父母将孩子和成年的儿子送走,他们知道,在乌兰,活不下去。
其他非重灾区的乌兰人蜂拥而来,他们向往更好的、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最终,苏盟硬塞两百万30岁以下的妇女,两百万12岁以下的饥饿孩童。
在苏盟看来,3000万乌兰人,去掉这些人,将会出现人口骤降的情况,这符合他们的计划。
乌兰是欧陆粮仓,应该掌握在苏俄人手里。
至于青壮,苏盟象征性给了二十万人。
皮卡韦亚没想到苏盟来这一手,严重超标,他不得不发电报给首相,让国内给一个决策。
苏盟要求伊班牙不能宣传此事,并且要求移民的妇女严格保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