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林先生是苏盟的伟大领袖,一定是为人民着想的。”
“我国需要一部分女性和儿童,以及青壮年,最好乌兰地区的,他们的世代生活在这里,是种粮食的好手。”
“未来,他们愿意返回苏盟,我国不会阻拦。”
皮卡韦亚将话先说在前头,免得多疑的斯塔林一直疑惑。
皮卡韦亚同样不会提什么大饥荒的事情,他知道,苏盟一直封锁各种消息,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情。
斯塔林对于这样的奉承很是受用,其实,伊班牙的出现,为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因为乌拉大饥荒,他要面对人性和道德危机,而且,他心中更想将乌兰地区苏盟化。
新一代人口减少,代表着人口会下降。
“贵国的善意,让我很感动,不过,乌兰地区的民众不止妇女、儿童和青壮年,还有很多年迈的老人,这群人,贵国会不会一起接收?”
皮卡韦亚内心吐槽,这想得太美了吧。
“斯塔林先生,年迈的老人不适合长途远行,若他们在中途有点意外,会让我国有罪恶感,也会遭到国内民众的谴责。”
“您知道的,我国是一个充满善意的国家。”
“斯塔林先生,只要您愿意放开乌兰地区的移民限制,我国愿意捐款一千万米元,用来帮助贵国改善民生。”
“我国还将提供一亿米元的无息贷款,期限十年。”
“我国提供技术支持,与贵国一起开发石油资源,贷款以石油的形式逐年偿还。
您知道的,我国是贫油国,需要石油帮助国内发展。”
“同时,我国会大量采购贵国的矿产资源。”
其实,苏盟利用经济危机,大量购买米国和西欧各国的技术设备,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技术上有一定的积累。
皮卡韦亚判断,苏盟将会继续工业化,这样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
钱和技术,对斯塔林来说最有诱惑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