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十月初。
安禄山于范阳郡雄武城中,秘密召集了帐中心腹,当众诈称,奉圣人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
数日后,安禄山集结大军,在范阳举行誓师会,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唐。
范阳文武,军中士卒,齐呼大胜,又奋勇请缨。
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镇,又裹挟罗、奚、契丹、室韦等异族精锐,共计二十万大军,各自从驻地向南出发,呈席卷天下之势。
安史之乱,也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与史书相比,这一次的安史之乱,有着几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首先,叛乱发生的时间,要比史书中足足早了一个多月。
安禄山从八月开始精兵秣马,原本定下的叛乱时间,是在天宝十五载的正月。
一方面,由于杨国忠在长安城中抓捕安氏门客,又一再向李隆基进言,意图引诱安禄山来京中参加一年一度的大朝会。
安禄山称病,一再拖延,担忧皇帝有了疑心,所以不得不将起事时间,提前了一些。
另一方面,安禄山埋伏在长安中的眼线来报,宫中有传闻称,李隆基有意召安西节度使周钧入京述职,并参加天宝十五载的大朝会。
安禄山忌惮周钧,打算在后者入京之前,率先向朝廷发难,故而将起事时间,再次向前提前了一些。
于是,安史之乱的开始时间,定格在了天宝十四载的十月初。
另一个差异是兵力。
史书中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兵时,三镇兵力再加上异族精锐,大约是十五万人,对外谎称是二十万人。
而这一次安史之乱,安禄山麾下的可用兵力,是真真正正达到了二十万。
这多出来的五万兵力,大多都是来自于漠北,包括了拔野古、骨利干等等部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