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怎么可能?他明明记得杨俭说过,李弘之子左肩上有烫伤疤痕……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原本喧闹的庭场此刻落针可闻。
祈墨淡然地瞥了一眼震惊的来俊臣,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来俊臣,你可看清楚了?我左肩上可有你说的疤痕?”
来俊臣面色铁青,无法回答。
他瞥了一眼同样呆若木鸡的杨俭,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
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他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
祈墨不急不徐地将衣衫复穿戴好,转身向武曌拱手道:“启禀圣上,监察御史来俊臣构陷忠良,扰乱朝纲,其罪当诛!”
武曌目光落定在这名长得酷似太子李弘的年轻才俊身上,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爱卿,朕记得你曾说过你是滁州人士?”
“正是。”
“那好,朕再问你,你可记得当年你父亲任职的衙门和品阶?”
“陛下,微臣的父亲曾任职于滁州知府衙门,担任书吏一职。
上元元年家父不幸被一山匪所杀害,母亲因忧伤过度不久后也撒手人寰。”
祈墨冷静地回答道。
“那时你多大了?”
“不过一岁。”
“这么说来,”
武曌指尖微动,“若是朕之长子李弘的子嗣尚在的话,应该如你一般大。”
“陛下,绝对不会错的!
李弘之子一定就是他!”
来俊臣情绪有些激动,不住地指着祈墨。
“朕在问话,何需你来插嘴!”
武曌柳眉倒竖,龙颜震怒。
“臣知罪。”
来俊臣慌忙跪地俯。
“朕问你,你是何时进入大理寺任职的?”
武曌敛了怒颜,转而向祈墨问道。
“回陛下,微臣于垂拱五年入大理寺任司直。”
“也就是说,你仅仅只用五年时间就做到了大理寺卿一职,”
武曌凤眸微眯,“果然是名人才。”
祈墨拱手道:“承蒙陛下赏识。”
“那朕再问你,你如何看待太子李弘谋反之案?”
话毕骤然一阵长风,阳光掀起华盖缀着的流苏,映得武曌脸上表情忽明忽暗。
这一问如晴空中的一记霹雳,令狄仁杰等人心头一跳。
当年太子谋反之罪虽然证据不足,却早已盖棺定论,更何况当年签署此案之人还是武曌本人!
也就是说,这本就是钦定之案,谁敢断言当年判案有误?
众人皆默然,不明白武曌为何如此问,数百道目光齐齐看向那长身玉立的大理寺卿。
“陛下,臣以为,太子李弘谋反一案,证据不足,卷宗多处尚未合榫,语录记录多处不详实,实乃冤案。”
祈墨神色从容,没有一丝波澜。
他说得似在阐述事实,却令在场的文武百官为之震惊——若说此案是冤案,岂不是在当面指证神皇错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