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繁荣的法萨卢斯也只是在这片大盆地的南缘占了一角,在一条支流的上游。
只是这里地形深入内陆,人口又以‘边民’居多,各个部落和小城邦之间也各有龌龊,是以长期以来经济上不能形成合力、政治上游走在色萨利的边缘。
别说发展了,简直每年都有新退步。
就算色萨利军兴以来,这里也一直没有什么新气象。
地区大评议会每天争吵不休,作为中心的特里卡城和各地方之间也形成新的矛盾……
皮洛士到这里揽工程的时候,面对这样的局面,拿出塔古斯的魄力拍了板,决定在河流汇集处的泰坦努斯山建立一座大城,作为新的大区中心。
还有随之而来的道路建设、河道疏浚、农地开垦……一系列规划完成后,这座城市将成为整个色萨利西部的商业中心,前途不可限量。
建设的费用由各地均摊,只是很小的一个数目;将来城外的垦地、城内的地租所得收入也由大区所有城邦和部落利益均沾——前提当然是“你们要好好相处”
——以此作为各方展开合作的桥梁。
于是大区的名字也改为更加响亮的泰坦努斯,各界人士无不欢喜,皮洛士也顺利拿下了大订单……
**
皮洛士在多洛皮亚除了送书,还送出了十几桶酒精——当然是作为药物,山区人民还是比较缺这个,于是顺理成章的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招待,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皮洛士在这里刷够了好感,于是也得到了他即将通过的阿塔马涅地区的情报和向导。
阿塔马涅是连接色萨利和伊庇鲁斯的最后关口,马其顿人在取得了色萨利之后不久就降服了这里。
在色萨利独立后,马其顿通过控制下的伊庇鲁斯仍然在这里维持有驻军。
所以当地人民虽然已经有独立倾向,但考虑到马其顿人已经无力对他们压迫太过,还是谨慎的选择先观察局势的变化。
驼队和礼物一并送了出去,皮洛士和护兵们十几人轻骑简从,快速通过了这片敌境。
走出了品都斯山,眼前一片开阔。
从脚下的安布拉基亚湾到远处的亚得里亚海的广大区域都在眼前,甚至意大利半岛也隐隐在望。
安布拉基亚湾南侧是阿卡纳尼亚联盟,这里在一百多年就曾经发起斗争,挫败了当时还在盛期的科林斯的殖民侵略。
这个小联盟虽然没有埃托利亚联盟那么硬气,但也在卡山德势力衰退后第一时间取得了独立。
海湾北侧就是安布拉基亚城,是科林斯人的殖民地,但却和阿卡纳尼亚人关系更好。
伊庇鲁斯西侧的科尔居拉岛,曾经也是科林斯的子邦,但后来自身也拥有了较强的实力。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和母邦科林斯翻了脸,为的就是争夺安布拉基亚的控制权。
最后腓力二世一来,安布拉基亚又落入马其顿人手中,虽然在科林斯和雅典的帮助下取得了独立,但作为交换必须接受马其顿的驻军。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座城邦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但有整个海湾作为外港,也有好几座自己的内港,此外还有一个大河口,河流一路向北深入伊庇鲁斯。
();() 只是在马其顿人来之前,这座城邦就已经被雅典将领狄摩西尼狠狠的洗涮了一把,直到今天还没有缓过神儿来。
皮洛士还在伊庇鲁斯王位上的时候,就曾经想过在亲政以后把首都迁到这里来,不但可以在新的环境中刷新政治,还可以借此把塞斯普罗夏同盟更紧密的纳入控制之下……
皮洛士没有在老家多做停留,而是昼伏夜行,沿着山脚下的林地一路向北,很快穿越了伊庇鲁斯狭长的版图。
伊比鲁斯西临亚德里亚海,和意大利中部隔海相望。
东面靠着品都斯山脉,山的另一边,南部是色萨利,北部是马其顿,山脉的中段几乎无法翻越,是以前往两个地方都是走单独的通路。
现在他亲自一路走来,对地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南侧的通路沿途是数个弱小的城邦联盟,但地形实在过于崎岖。
在北侧地形倒是相对平缓,但人口稀少,只有数座马其顿人的要塞据点。
卡山德的势力已经有一路延伸到了海边的城邦阿波罗尼亚,虽然不是直接统治,但几乎已经把伊庇鲁斯和北面的陶兰提亚隔开。
**
说起部落同盟,也实在不是小看部落同盟。
现在号称希腊灯塔的雅典也不过是个部落同盟,日后号称人类灯塔的罗马也是个部落同盟,只不过部族不是政治生活的焦点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