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罗美娘给两人分派的活计都是他们在家时就常干的,麦苗和小米也都松了一口气。
此时麦苗手上的大托盘上放了好几碟子吃食,罗美娘细细一,上头居然有萝卜糕、小笼包、油条、油饼还有两碗花儿。
她惊讶道“今日是什么日子”
家里采购工作一般是阿才负责,罗美娘每回都会在他那里放几两银子,隔个十天半月再对账,唐氏和张玉寒有啥想要的,也可以吩咐阿才买回来。
通常而言,家里很少从外头带早饭回来,张家的早饭都是自己做的,就是一锅杂粮粥配肉包子,再炒个鸡蛋,早上起来急匆匆的,也没时间做别的。
而今儿这么丰盛,罗美娘一想就知道肯定是唐氏吩咐阿才拿钱去外面买了。
罗美娘心里还在想今日是什么大日子,阿才已经冒出来道“姑姑,都是阿奶一早叫我去店里买的,花了一百文呢。”
听完,罗美娘就向唐氏,想着婆婆这样节俭到抠门的人突然奢侈一把,肯定有大事。
唐氏却摆摆手“就是想给你们补补身子,都是好东西,赶紧坐下来吃。”
麦苗摆好碗筷,她还给罗美娘夹了个小笼包道“这个好吃,你多吃点,我厨下还叫麦苗熬了汤,出门前多喝一碗,读熬神夜里也还熬,身子就得好好调理。”
唐氏年纪大,睡眠就浅。
昨夜张玉寒去灶下时动静太大吵醒了她,唐氏醒来之后立刻就高兴上了。
儿子两口子蜜里调油的,可就是老不给她生孙子,唐氏早就着急了。
别说两口子睡一张床就肯定那啥了,她老人家也是从年轻过来的,哪能不知道其中猫腻,有时候都觉得这两真是假模假式的。
而昨夜她被儿子吵醒,发现这两人终于有动静,简直兴奋得不得了。
听唐氏一句日夜都熬,两人可算知道唐氏葫芦里卖什么药。
张玉寒脸皮厚不在乎,还嘿嘿笑了两声。
罗美娘就真是哭笑不得,不过,她这两年也算摸透唐氏的脾气,也装着很是淡定地就把早饭给解决了。
只是张玉寒临上马车前,在她耳边说的那句话,就真是找打了。
他说要是他们今晚再操劳点,明儿还有早点吃。
罗美娘暗自在他腰间掐了一把,听见男人嘶得一声,这才放开。
柳家马车等在外头,罗美娘上了马车,照例到柳兰兰小姑娘一张臭脸,这回没有柳二太太在,柳兰兰干脆就和她一东一西地坐着,罗美娘也不介意。
其实青梅巷离这里不远,她走路过去也是可以的,就是柳二太太一番盛情,听见他们家马车离开,总会让车夫等等她,罗美娘也不好抹了她这番好意。
马车辘辘前进,罗美娘在心里复习完昨日的课程,便掀开车帘子,外头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柳兰兰似乎觉得她这个举动不够有规矩,还哼了一声。
罗美娘照样我行我素地着,小姑娘段数不行,要是到乡下跟她大嫂黄氏进修几日,倒能把她恶心一回。
别说,罗美娘半点不受影响,倒把柳兰兰郁闷得不行,一到女学就抢着下车。
罗美娘她跟同时到达的同窗站在一块嘀嘀咕咕,也不管,进去交了作业,徐先生过之后,也没有说什么。
罗美娘并不气馁,虽然别的同窗作业交上去后,都有徐先生厚厚的批改,不过,她如今不还是免费读、妾身未明的状态吗,徐先生能让她蹭课程已经很好了。
徐先生也确实知识渊博,上完三日法课后,她要求每人每日都抄写一篇名篇当作业,紧接着就教他们如何插花品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插花也是有规矩的,春冬时用铜器,秋夏时用瓷器,按季节选择花瓶才不会被笑话,而最受徐先生推崇的瓶器,就是古董铜器,因为长年累月埋在地下,受到土气滋润,拿来养花,能让鲜花开得更美。
接着徐先生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教他们如何从一个小小的花瓶,分辨交往的人家是否真的有底蕴。
学里女学生都是府城人,虽然不乏富户,但家世家境确实距离使古董铜器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