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郡的官员因为他逼杀刺史的雷霆手段,对他言听计从。
但这样的屈服并非真正的臣服,他们并不会发自真心地对待孙氏军队。
南郡的百姓也对他们多有成见,再加上这两年战祸频发,虫害迭出,南郡的收成并不好。
若要在这个时候,为了征讨董卓而调运粮食,只怕会引起官民的不满,让本就收得不稳固的南郡,平添更大的变数。
就在孙坚心烦意闷的时候,一支神秘的商队带着千石粮草出现。
哪怕觉得有诈,这千石粮草的意义也不得不让孙坚冒险一次,出面接纳了商队。
他打开书信,上面却只写了一句话。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2]。”
孙坚祖上几辈在吴郡做官,虽然官职不显,但也识字知书。
是以,孙坚一眼就认出这句话出自《荀子》。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重视生死,持守正义,并始终坚持二者,不屈不挠,这便是士、君子的勇气。
平白无故收到千石粮草,又收到这么一句话,孙坚一时之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询问商队,问他们从何而来,为谁运送,是否把货物送错了地方。
商队一问三不知,只有“是否送错”
这个问题,他们坚决否定。
“当时雇主给了我们一片木牍,上面写着‘南郡孙太守’——南郡只有您一位孙太守,不可能认错。”
孙坚又问了雇主的相貌,却只得到平平无奇这四个字的评价。
想也知道,能轻易拿出千石粮食的绝非寻常人家,那个雇主大概率只是管家、侍从之流。
问不出有用信息,孙坚又看向那封帛书。
笔迹清新飘逸,弯钩处力透纸背,颇有几分横扫千军之势。
孙坚看着这短短的十四个字,努力构想笔迹之主的性情。
能拥有此等浩然雅正的笔势,这封信的主人必定磊落澄明。
再琢磨十四个字的含义,孙坚心中一动。
这句话是《荀子》中的名言,出自“荣辱”
篇,全篇围绕荣辱作论。
而这句话其实是段中的“半句”
,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前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论述——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观[2]。”
所谓的道义,是自己心中的信念,不应该为权势和利益所屈服。
仿佛在闷热的盛夏被浇了一盆冰水,整整一个月都在和袁术较劲的孙坚蓦然一愣。
“义之所在……”
他神色复杂地展开帛书,重新诵读最后几个字。
“士君子之勇也[2]。”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