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那一日遍洒城外的血迹,那一根绷在荀彧心中,名为紧迫感的弦便被拉得更紧。
绝大多数的危险并非源于巧合,而是有先兆的必然。
叛军跑到许县城外劫掠,就是代表灾难即将逼近的信号。
陈群对此深以为然。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那天的险情,但仅仅凭着事后听到的只言片语,就足够惊心动魄。
哪怕荀彧只说了半句,陈群也能立即领会他的言外之意。
——颍川不可久留,应当及时避祸。
想到父亲这几日与他的夜谈,陈群几度斟酌,衡量着字句,向荀彧问道:
“文若是否已经定好迁居之地?”
“河南郡[1]多山地,人迹罕至,可当暂避之所。”
听到荀彧的回复,陈群在心中道了一句,果然。
他没有对此展开说明,但荀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中所想,主动开口。
“长文可是有话要与我说?你我二人相识多年,可未曾见你似今日这般讳饰。”
陈群道:“并非如此,只是我心中……尚未完全做出决断。”
“此话何解?”
见老友眼中俱是关切,陈群不再迟疑,将自己的烦扰和盘托出。
“我父亲大约会被传召入京。
他在临走前……嘱咐我去陈国小住一些时日。”
荀彧明白这小住并非字面上的意思:“你们要去陈国避祸,就此迁徙定居?”
“我父亲有过这个念头,但还未作出最后的决定。
此次只是让我打着亲戚来往的名义去陈国走一走,暂避城中的乱象。
至于旁的,还需从长计议。”
荀彧想到陈国那支威名赫赫的弩兵,与近两年安置流民的善举,道:“若黄豫州在,保州内五年安定,迁往陈国,倒也未尝不可。
只是我前些日子收到消息,宫中有意调遣黄豫州进京。
以调令的驰速,怕是就在这两日。”
不管颍川郡也好,陈国也罢,都是豫州境内的治郡封国。
两者皆位于空旷的平原地区,归豫州管辖。
如今的豫州牧黄琬,平定州内山贼之乱,于治州一事上有大功,被朝廷封为关内侯。
陈王虽为宗室王侯,又把封地焊得如铁桶一般,可实际说起来,陈国只有一个郡的大小,归属于豫州,还要受本州州牧的掣肘。
不管上面是给豫州换了一个野心勃勃,还是软弱无能的州牧,都会给豫州境内的所有郡县、封国带来不安定的影响。
陈国再强,也只强在那一方寸之地,自顾尚且不暇,哪有余心驰援整个豫州?
何况豫州地势平阔,缺乏山险,又位于腹中要害之地,势必会被各路割据者争抢,战火绵延不尽。
留在地势平坦、位于腹地的颍川,和前往隔壁同样地势平坦、位于腹地的陈国,能有多大的区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