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是刘昀,高顺抿了抿发干的唇:“你有何事?”
刘昀注意到他的动作,解下腰间的水囊,向前一抛。
“润润口。”
高顺下意识接过,扫了一眼,没有打开:“你……是当地的属官?找我来,可是为了‘预支月饷’一事?”
“算是。
我只是过来随意瞧瞧,无意间听到你们的对话,所以来找你聊聊。”
刘昀见他防备心很强,没有继续靠近,维持着十丈的安全距离,“阳夏长史并非不通人情之人,只要你有合理的原因,他会酌情通融。”
高顺沉默片刻:“并无殊异之处。
只因乡井连年歉收,我忧心家中老小,想送一些口粮回去。”
依照原来的计划,他加入将军府的募兵,只需要月余就能获得饷粮,解家中的燃眉之急。
岂料雒阳忽然发生兵变,他们这些新募来的兵丁都成了弃子,又在途中耽搁了两个月之久。
他心中实在焦灼,只得硬着头皮,向长吏提出“预支月饷”
的要求。
“准了。”
见高顺蓦然抬头,刘昀接着道,
“只是,赏罚不可无章,规程不可偏私。
若为你一人破例,只怕对其他人不公,亦会引人生怨。”
高顺若有所思:“属官的意思是?”
“每个人都可预支月饷,但只可预支一个月的份额,而且,需得纳息十一。”
纳息十一,即交纳十分之一的利息。
不管是出于公平还是出于其他,都不可以让一个人享受特例。
如果要开预支月薪的先河,就等于向所有人敞开这个窗口。
到那时,会有不少心思各异的人,借着各种理由预支饷银,岂不就乱了套?
用利息当门槛,正好解决这个隐患。
如此一来,这个新行的政策,与其说是预支工资,倒不如说是官方贷款。
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没关系,官方贷款帮你忙。
本钱从下个月工资扣,还要上交百分之十的利息。
汉朝的法定年利是百分之二十。
设置百分之十的利息,不算高也不算低,正好能卡住一些想占便宜的人。
至于会不会有人不断借款当老赖……在户籍与前程都被陈国捏在手里的前提下,这种头铁的作死娃应该极少。
略微一想,高顺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他连忙起身,郑重一揖,向刘昀道谢。
刘昀摆手:“在练兵之余,你们也可向长官汇报,参与屯田与城建——当然,这些都会另发工钱,不会让你们白白出力。”
高顺沉寂的眼中泛起阵阵波澜,他动了动唇,最终什么也没说。
正准备离开,刘昀忽然止住脚步,从怀中取出一个用蔡侯纸包好的方块,丢给高顺。
高顺再次下意识接住:“这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