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阁权压百官之前,九卿便是文官当中的顶级大佬,会推便是由这九个人,共同进行推举,算是小型的廷推,也是六部尚书的主要产生途径。
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
随着土木之役大败,六部当中的户部和兵部两位尚书,加上通政司通政使,九卿一下死了三个。
除此之外,刑部尚书金濂和工部尚书石璞,皆在外地随军平叛。
九卿当中有五个都无法参加,会推自然无法举行,因此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廷推。
这么一会工夫,王直已经读完了几个候选大臣的履历。
随即,在礼官的指挥下,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文臣,依次上前,将自己的意见投入早就准备好的箱中。
过程漫长而无聊……
朱祁钰就这么看着,心中却不由得叹了口气。
见微而知著,从这场廷推便能看出,勋戚的势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知道,作为朝廷最正式的任命程序,廷推的权威度无可置疑。
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五军都督府的掌事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廷推已经渐渐成为了铨选高级文臣的专用程序。
();() 不知从何时起,廷推已经有了心照不宣的规矩。
廷推武臣,则由在京三品以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参与推选。
但是若廷推文臣,则只需要三品以上的文臣参与推选即可。
会推亦是如此,若是会推五军都督府都督,则由五军都督府实职都督及都督同知,会同九卿推选,但是若是会推七卿,则只需九卿参与即可。
到了明后期,则更加离谱,甚至就连廷推高级武臣,也没有勋戚们参与的份。
从根上起,让勋戚武臣就受制于文臣,如此下去,怎么可能不被一步步打压?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最后一名文臣入列,王直开始唱票。
按照廷推的规矩,候选者应该有三到七人,然后推举出两到三人,由皇帝选定最后的人选。
但是这次情况特殊,一是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
“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殿下决断。”
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
“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
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首道。
“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
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
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
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
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
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
“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2月11入v,届时万更加红包乌云波前脚从顺治废后剧组杀青,后脚就喜提了重孙的废后诏书。乾隆那拉氏,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留你妃位,望你自省己身,闭宫悔过。乌云波皇上说的是,继后之位,臣妾不配。转头,...
...
是非谁来判定,功过谁予置评?此生不想规矩,只求随心所欲。天机握在手中,看我飞扬跋扈。我是左小多,我不走寻常路。...
新元历2166年,我所在的十七区被评为联邦最差地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逐步飙升的失踪人口。天价悬赏犯层出不穷。人们说,执法者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职业。而我,不幸成为了执法者。...
头戴风影斗笠的罗砂,看着下面的泛着幸福笑容的村民,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带着感慨,给他们讲了一件事。我刚接手砂隐忍村的时候,村内还没发展起来,严重缺少战斗力,缺乏赚钱理念,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