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玉听了这话,才放下心来。
老实说,她心里其实慢慢放下了那次的心结,只是倘若再见面,难免会有些尴尬,如此一来,倒避免了那种尴尬的场面。
贾府。
一大早,贾府便派人去林家接黛玉。
黛玉如今的身份今非昔比。
初来时,她走的西角门,场面也小。
虽说名为贾母的嫡亲外孙女儿,可府里的下人心里明镜儿似的,这就是个来投奔他们的“孤女”
!
而今嘛,走的是贾家正门。
凭的也是正二品县主的身份!
府里的人,除了贾母,都要给她行礼。
这回,她林黛玉可不再是“孤女”
了。
别说林如海还在京,就是家里的那个叔叔,也是少有的年少有为,年纪轻轻便进了国子监。
听说前不久还得了圣上的青眼,前途那是一片光明!
贾府众人心里默默将黛玉两次来时的场面进行比对,心中五味杂陈。
纷纷感慨,怪道古人总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
,如今一瞧,倒真有几分道理。
你看那林姑娘,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黛玉这次来贾家的场面同上回林如海带着林清来贾家的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是彰显他们贾家的繁盛,二是表现他们家对圣上的尊重,三是向外界展示他们同林家的“要好”
的信息。
此情此景,能安抚一时是一时,宁愿做过也不能再做错了。
黛玉虽才九岁,但自小被教养的大方得体,前几日又得宫中嬷嬷教导规矩,见了些世面,故面对这种大场面并不怯场。
其她姐姐妹妹们见黛玉不似原先那般面有愁容,而是眉目舒缓,从容之余更平添了几分贵气,都不禁暗自点头感慨,果然“此一时,彼一时”
。
这些姐姐妹妹们,有真心为黛玉这种转变感到高兴的,也有淡然处之的,当然也有心里悄悄吃味嫉妒愤恨的,就暂且不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