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崇安三十六年间大事要录》,记载的就只是崇安一朝的大事,但由于崇安帝在位时间很长,所以内容加起来甚至比几位皇帝在位时期的事件都多,故而独立成册。
三十六年,指的是从崇安五年,至崇安四十一年所历经的,基本上算是全方位展示崇安年间的风貌了。
陶清风在其中找到了燕澹生更为详细的描述。
燕澹生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更名为燕澹,没有说明理由,另外:最让陶清风惊讶的却是——
燕澹,一生未留任何可考的文墨传世。
就连学生记录老师语录的记载都不曾有。
之所以这样笃定,是因为秋行安明确的注疏:惋惜燕公厚才,未留文墨传世。
尝闻著书三百卷,藏于内室。
燕公病中曰:焚之。
亦不许学生录其言语行状。
著书三百卷,焚之……虽然只是个听闻,也并非确有其是,陶清风依然内心充满着震惊、惋惜、甚至读书人的捶胸顿足的无声抗议。
燕澹为何要这样做,读书人一辈子,又官至太子少师的官位,却连一点文墨都不留给后人吗?甚至还规劝弟子不要录他的言行举止。
还是说——陶清风心想,燕澹官居高位,如履薄冰,不著书立说,是为了避免被政治攻讦?
可就算是那样,在交代身后事时,应该并不需要顾虑这些了吧,还是说为了防止子孙后代受牵连,甘愿把自己笔墨付之一炬?
燕澹的这篇传记,收录于《郭燕屈刘何列传》中,每个姓氏分别代表臣子姓氏缩写,也不只是单人,如果是同族、同宗也会录在一起。
“燕”
姓氏下方,除了燕澹生之外,就是他同族的两位兄长,燕放生和燕宇生,一个最后官封兵部尚书,一个做到中书省又辞官了。
后辈录了两人,是燕澹族弟的孩子。
他自己的子嗣,似乎并没有出现在列传记载里?
陶清风刚才看记载扫得很快,很多地方没有细看,他重新从头翻起,很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郭燕屈刘何列传》。
他首先细读的是燕澹升迁历程。
秋行安著说:“澹,少敏,博学有俊才,左太师举贤良为方正,以对策为议郎,后迁谏大夫、左曹中郎。
每奏,进可博群书,上器其能,赐以中书监之副。
澹固辞,左迁国子监祭酒。
※”
陶清风心想,原来在皇帝准备封燕澹很有实权的中书监之职时,他推辞了,自请了国子监祭酒职务。
虽然品级相同,但是中书监比国子监权力大得多,所以是“左迁”
,相当于变相自请降职,也不知道为什么燕澹一定要心心念念当这个国子监祭酒。
读到燕澹交代后事的那一段,才看到小小一句刚才被忽略的五个字。
燕公薨,无嗣。
薨指的是王侯,或是二品大员以上的臣子死亡。
陶清风愕然愣了愣,燕澹的妻妾,没有给他留下后代吗?
还是说,他没有娶亲……那怎么可能呢。
燕公府的嫡子,他怎么可能不娶妻,不留嗣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路辞旧大学毕业考公,到一家收养所当一把手收养所,老破旧穷还有四个流鼻涕嗷嗷待哺的小孩留下后,路辞旧时常感叹小孩都可爱聪明又乖巧怎么会有家长丢孩子呢直到有一天,有个小孩生病了,打了个喷嚏脑袋上...
资质平平和长生不死两种属性加身,陈生只想大喊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老年穷。当宗门天骄崛起的时候,陈生还活着。当宗门天骄晋升长老的时候,陈生还活着。当宗门天骄寿终正寝的时候,陈生还活着。活着,熬成老前辈,他就能对小辈指手画脚,以大欺小了。悠悠岁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陈生长驻光阴岁月不死不灭,淡看天骄起起落落,超然物外。...
以为寿终正寝就一了百了,却不想穿越重生在未来银河历公元1998年的。做为曾经的手工达人唐小欣誓将技师职业进行到底可是,身后这几个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毛怎么甩也甩不掉啊哥哥结婚啊不要啦,这是无耻...
...
进入了怪谈游戏,夏怿高喊着大威天龙,冲向了诡异,然后被秒杀。如此努力了五个世界,他彻底放弃。第六个世界,面对到来的诡异,夏怿闭上了眼睛麻烦下手利落点。女人模样的诡异,看了看努力挣扎的旁人,又看了...
天宝,天书,道文,渡世之宝筏。一纪元,一尊帝,横压天下。长生难,一个空前璀璨的辉煌大世,最终能否孕育出仙来位面冷酷孤儿强者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