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姐,”
李医生对她说,“你选择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很可能是你潜意识试图治愈自己的一种方式。
你一直在通过帮助他人来弥补自己内心的创伤。”
这个诊断如同一面镜子,让张如萱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内心。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逃避面对妹妹死亡的事实,而这种逃避反而加重了她的症状。
在病房的日子里,张如萱开始正视自己的创伤和内疚感。
她回忆起和妹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争吵、拥抱,还有最后的别离。
“我一直以为我在治愈别人,”
张如萱对李医生说,“但实际上,我连自己都无法治愈。”
李医生温和地说:“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你康复的开始。”
在一个宁静的下午,张如萱与父母进行了长谈。
她第一次真正接受了妹妹已经离世的事实,也第一次对父母倾诉了这些年来的痛苦和挣扎。
“对不起,爸、妈,”
张如萱哽咽着说,“我一直在试图成为妹妹,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弥补我的过错。
但我错了,我们都需要接受她已经离开的事实。”
父母紧紧抱住张如萱,多年来的隔阂在这一刻消融。
他们一起哭泣,一起回忆,一起面对这个残酷但真实的世界。
经过深思熟虑,张如萱决定暂时放下工作,专注于自己的心理康复。
她开始接受针对ptsd和解离性身份障碍的专业治疗,学习如何区分自己和妹妹的记忆,重建健康的自我认知。
治疗的过程并不轻松。
有时,张如萱会感到迷失,分不清哪些记忆属于自己,哪些属于妹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