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跟随朱聿键的军政官员们,如今都成为了大明帝国最核心的支撑,成了国家发展最有利的保障。
只可惜岁月不饶人,这么多年的奋斗让许多人老了,国家局势稳定之后,不少人开始退休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首先就是徐光启老先生,他虽然得享高寿却没有了继续搞科研工作的体力,不得不选择了退休生活。
机械研究所的所长王徵、总装备部部长张焘、最高法院院长张书堂、沿海省布政使余大成等人先后退休。
不过这些人的退休,对华夏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经过了十多年的教化与培养,新生代人才已经成为了主流,他们已经能够承载起整个国家的繁荣和昌盛了。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年龄偏大而选择退休,刚刚四十岁的宋礼决定脱离海盗队伍,成为了一个平民。
这是在朱聿键决定将已经闲置三年的海盗队伍调往地中海,并给出大明帝国正式办法私掠证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来了。
可以说朱聿键为了利用华夏海盗,给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上最后一道枷锁,给出的条件非常丰厚,他们只要不去劫掠华夏商船在地中海可以肆意妄为,如果有什么危险可以躲入任意大明帝国及藩属国的港口,都不会受到任何责难。
在这样的条件下,宋礼却选择了急流勇退,他麾下海盗都被编入了另外十三家海盗之中,继续在地中海横行,并打出了舟山十三家海盗的私掠舰队名头,飘扬的星条旗开始代替黑色骷髅旗,成了欧洲地中海各国闻之色变的海盗商标。
至于宋礼则隐姓埋名与家人一起住到了衢州府的一个小镇中,从此以后再也没人知道这个平凡老人的来历。
宋礼得以在悠闲自得的环境中,享受起天伦之乐,只有在回想起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他才会将压在箱底处从不示人的一级荣誉勋章拿出来玩赏,那是朱聿键亲手发给他,奖励其为国家做出优秀贡献的标志,也只有它才能显示出这位昔日海盗首领的功绩。
钱百万同样选择了退休,他虽然从未在大明帝国军政体系内工作过,却取得了他人无法比拟的功勋。
当他将自己工作交给接任的新官员时,整个欧洲五千万人口中,已经有十分之一成为了他庞大传销体系的下线,近三分之一欧洲人口染上了天使圣膏的毒瘾,未来这将是大明帝国控制欧洲的另外一道枷锁。
也正是在这一年,宁波象山港造船厂内,最新的一号战船宣布下水。
关于这艘新战舰的设计,曾经在国内引起了许多争论,大部分都认为二号战船和三号战船已经足以让大明海军变成无敌的存在,又何必耗费大量资金继续发展海军新战舰。
对此朱聿键进行了严厉的批驳,他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军队的保驾护航,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情况出现,否则那将是亡国的开始。
至于许多人诟病的军事占用国家发展资金的问题,朱聿键也给出了合理解释,军事科技的发展能够带动民用科技,这是国家科研机构能够不计成本发展新技术的动力之一,能够极大促进国家科技发展。
更何况未来大明帝国将倡导军民融合技术,让军事科研的研究产生大量利润,让大明帝国越来越强大。
在朱聿键的这种倡议下,一号战船成为了新的试点。
这艘排水量达到13360吨的钢甲战列舰,第一次使用了八座小水管燃煤锅炉和两台三气缸立式三膨胀式蒸汽机,让三轴双舵推进的军舰拥有一万一千马力的超强输出功率,也让这艘军舰的航速达到了恐怖的18节。
引入了铁甲堡式装甲概念的新战舰舷侧主装甲带长约77米,高2.64米,其中水线以下延伸1.52米,舷侧中部主装甲带最厚处达457毫米,然后分别以406毫米和356毫米向前和向后递减,内里是102-203毫米厚的柚木支撑层。
舷侧上部装甲厚102毫米,舷侧装甲的总高度约4.5米。
首尾两端的防水隔舱壁分别厚406毫米和356毫米。
在这个主装甲带区域的上方是厚76毫米的中部甲板装甲,主装甲带前部和后部的下甲板装甲厚为63毫米。
主甲板和中部甲板之间的舷侧上部装甲是102毫米厚的镍铬合金钢装甲,两头则是76毫米厚的防水隔舱壁。
主炮的防护炮座、动作与装填机械部分俯视的外形为梨形,顶部装甲厚432毫米,向下递减至406毫米,至上部水线装甲带以下侧面为280毫米。
指挥塔装甲厚305-356毫米,后部指挥塔76毫米。
在主装甲甲板与上部舷侧装甲带之间的区域为煤舱,为舰体提供额外的防护能力。
在军事研究所拿出最新的液压缓冲机构之后,大明帝国的火炮终于进入管退时代,也让战舰拥有了更强的火炮系统。
在这艘新战舰上,前后各布置了一个装甲炮塔,安装有四门350毫米主炮,两侧分别以单装炮形式安置了10门150毫米速射炮和16门75毫米速射炮。
如此强大的火力和武备,已经具备以单舰粉碎除大明外任何一国海军的能力。
一号战船的下水,让海军上下欣喜若狂,朱聿键亲自将其命名为镇远号战列舰。
镇远号战列舰入役,标志着大明海军进入了钢铁战列舰时代,也表示着大明帝国全面掌控海洋的时代来临。
与此同时新的小水管锅炉和三膨胀式蒸汽机也被用在民船上,加上建造镇远级战列舰让华夏拥有了建造万吨以上级别钢铁船只的能力,也让各大海洋上漂浮着的大明商船开始了鸟枪换炮的时代。
以三万吨排水量为起点,采用新式蒸汽机的新宝船开始设计下水,依靠着超前的设计与极为低廉的运输成本,大明帝国翻开了大航海时代新的一页。
在整个大明帝国境内,工商业蓬勃发展,科技的进步始终没有放松。
4341年五月,已经胶卷式照相机为基础的摄像机投入使用,随后华夏百姓们有了娱乐方式电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