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冯妙到甬城后,先到沂安太妃墓去了一趟。
墓室已经清理完毕,现场还留有工作人员守,不搞封建迷信,不方便祭拜,她站在偌大的墓坑前,默默在心中祝告了几句。
前世冯妙是见过这位沂安太妃的。
这也是冯妙最初十分关注和想要参与沂安太妃墓考古的原因。
彼时冯妙还只是刚进宫不久的小宫女,新皇登基,沂安太妃刚封为太妃,尚工局去她宫中送太妃的朝服穿戴,姑姑带着一队宫人送去,就让冯妙也跟去见见世面。
那是冯妙第一次见到太妃,也是唯一一次。
其实沂安太妃当时也不过四十岁上,风韵犹存,温婉依旧。
太妃在先帝美人如云的后宫并不出挑,但她在先帝血雨腥风的后宫中,却是个让人称奇的存在。
沂安太妃出身不高,最初只是个位份很低的选侍,在后宫默默坐了三年冷板凳,仅有的一次临幸就有孕生下皇子,堪堪升两级封了个美人。
然后薛美人就被先帝丢到脑后了,整天关门闭户低调过日子,到先帝驾崩也只是个嫔。
然而这位无宠的薛美人能成功生下皇子,并平安把皇子养大,这本身就足以让她不平凡了。
要说薛美人人生最大的本领,大概就是会站队,生下皇子后就老实本分站皇后的队,抱紧皇后大腿,儿子大些又忠心耿耿站太子的队。
尽管不受宠,然而皇后和太子谨小慎微并无过错,守住了位子,在嫡长制度的王朝背景下尽管几番危难,终究成功熬死了先帝。
太子登基后,前朝后宫血腥清算的同时,却最先下旨封了薛嫔为太妃,薛嫔的儿子封了恭王,并昭准恭王接太妃去封地奉养。
姑姑对沂安太妃评价很高,冯妙记得那时姑姑曾对她说做人要向沂安太妃学,人有的时候,不争才是争,最忌自己作死,你先帝那些个宠妃、太子那些个兄弟,盛宠之下风光无两,结果呢,死的死囚的囚,有几个善终的。
冯妙那时才不过十岁,心里琢磨着,不争才是争,这得怎么操作呀,就挺难的。
不过渐渐她就懂了,人只有先保住一条小命,才能再想别的。
去考古队,邹教授先叫人带她去办了个“临时工作证”
,拿着工作证,亲自把冯妙带去了丝织品工作组,并把组内人员都叫过来做了介绍。
“这是我专门请来的冯妙同志,上次给你们的那件刺绣就是她亲手绣出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冯妙同志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到我们,我们很需要她的帮助。
大家欢迎”
稀稀落落的掌声。
所以谁不管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也只能接受一个“农村土裁缝”
要成为他们工作同事的现实,并且邹教授这个态度,还这么捧着她。
组内其实也就八个人,都是女的,八人分为两个组,十六道各种各样的目光投向冯妙。
冯妙便只坦然自若点头微笑,并不去回应那些目光。
邹教授先给冯妙介绍了一下他们眼下的工作情况,然后问“冯妙同志,我们正准备修复墓主身上这条裙子”
他指着摆在桌案上黑黄一团不出原样的东西,“你现在重点就从缝纫、刺绣的角度,找出它原本应该是什么样子,针脚怎样走、布条应该是怎样的,技术层面和操作就由他们负责。
你这样行不行”
冯妙顿了顿,苦笑道“邹教授,我从上次来,还是头一回接触考古,没有任何修复出土丝织品的知识,您说的针脚、布条这些我熟悉,可是整个工作流程我都不懂,见都没见过,所以我想,能不能我今天就只在旁边,大家还按原来的,该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
我先有个直观的认识,跟大家多学习学习,才好跟大家配合一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我为美食狂叶秋叶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厨师,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得到了一辆美食基地车,从此踏上了以美食征服世界之旅。被誉为全球最大老饕的米其林美食杂志总编伊莎贝莉在杂志上公开向叶秋叶求爱,声称叶...
林默儿带着小萌龟与小黑蛇重生了,前世的她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叛逆顽劣,还误把白莲花当亲人,殊不知,她一直都是某个老干部甘愿捧在手心的宝,再次睁眼,有些人的命运是不是该改写了同样重生的某个老干...
燕国骁勇善战的端荣大公主被害身亡,重生成二十一世纪的安心竹。她八岁那年,爷爷哥哥参与一座古墓考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十八岁的那年,一场意外,全家穿回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从安心竹变成了陈国底层挣扎求生的黄叶,与同穿越的家人分散,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所有人一步步往前走。...
人们说冲锋陷阵才是勇敢,盾牌只是懦弱者的遮羞布人们说前人智慧超越后人,后来者最好虚心受教人们说种族的高贵或低贱,是天生而不可逾越人们说真理早已写在教条里,质疑者愚蠢又可笑人们错了。成见和偏见是世...
家住玉华州城北豹头山虎口洞的黄狮精向来与人秋毫无犯,堪称西游记中最善良的妖精,最后却惨死于金箍棒下。后人皆称此乃西游记中的一大悲剧。然而,当这个黄狮精有了现代意识以后,又会给西游取经带来怎样的变数这个黄狮精又能否摆脱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