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小说

第二百四十五章 奇葩的打仗方式(第1页)

随后,吴王北上与齐、晋两国争夺霸主之位。

勾践卧薪尝胆,努力恢复越国的国力。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吴国,吴国兵败。

9年后,勾践再度出兵灭吴国,至此春秋时期的故事宣告结束。

【华夏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竟然是这样打仗的历史春秋战国小知识】

春秋时期的战争,无疑是把“讲理”

表现得淋漓尽致。

前脚打仗,后脚就要收拾收拾去犒赏敌军士兵;

打仗前要派使者交代出兵理由,被打的一方还要设宴款待使者;敌人受伤了要停止进攻,打赢之后也只能追击5o步。

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中国有个成语叫“师出有名”

,这用于形容春秋时期的战争再合适不过了。

原因无他,这一时期出兵必须要有合适的理由。

这个理由可以是追捕叛逃的大臣、帮助自己的盟友,但最常见的理由还是“帮助周天子讨伐不臣”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出兵宋国用的就是这个理由。

当时他宣称宋国的君主宋殇公不朝见周天子,而他则是出兵帮助天子讨伐宋国。

光是“师出有名”

还不够,当时打仗还得提前预约。

主动出兵的一方要派人向被打的一方交代兵理由、下战书以及商议作战地点。

按理说有人带着战书来宣战,被打一方肯定会怒冲冠,想把使者拒之门外。

但是春秋时期不一样,收到战书、迎来使者后,被打的一方甚至会设宴款待,听完奏乐赋诗,吃完席还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作战地点。

作战地点的选择也有讲究,不能在百姓居住的地方开战,以免打扰百姓的生活;也不能在饥荒的地方开战,不利于恢复生产。

因此,他们选定的作战地点往往是两国边境的野外地区。

递上战书、选定地点之后,双方就要开战了。

《左传》中写道:“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也就是说打仗之前要击鼓告诉对方“我要来打你了”

,不声张、悄悄攻其不备就叫做“侵犯别国”

,快突袭就叫做“袭击”

由此可见,偷袭在当时绝对是“不讲武德”

不仅不能偷袭,还得等对方做好准备、列好阵之后才能开战。

战争中也不能对老人、受伤的士兵和小孩下手。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就当了一回“战场道德标杆”

当时宋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楚军却刚刚渡河、没有列好阵。

此时宋国的大臣就建议宋襄公趁此机会偷袭击败楚军,但宋襄公却怎么都不同意,一定要等楚军列好阵才出击。

除此之外,他还下令不许攻打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能对年老的士兵下手。

他的这一举动导致了宋军的惨败,更是成了后世的反面教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