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年)春季的三个月里,吴有用自从领了圣旨后,就在桂阳郡不动了。
交州倒是派人去了通知,新州牧吴有用不日即将上任。
可这个不日,把交州官员耗得望眼欲穿也没等到,每个人心里都犯嘀咕,这个新州牧不会遭遇什么不测吧?按说他从荆州过来也没多远呐。
吴有用在干嘛?他在组织春耕。
荆南四郡在未来就是共济会的根基所在,也是日后向外拓展的腹心之地,是根据地,也是战争动机。
所以在容纳了大量人口后,春耕也成了重中之重。
之前吴有用让马均制造的曲辕犁派上了大用场,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畜力,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更多的田地被开垦了出来。
从去年巡视时起,吴有用就在组织人员进行水利建设,在荆南这个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只要好好规划建设,就能将水网遍布所有田地,何况还有工部造出来的水车遍布荆南各处。
前两年到现在,荆南粮食一直在丰收。
先是冀州的百万百姓,再是京洛的百万人口。
大量的人口涌入,带来粮食压力的同时,也使得开垦的田亩数翻番上涨。
冀州多是农民南迁,京洛有不少的城市居民,不会也不愿种地的,都进了工厂,反而使四郡的工业呈井喷式展。
各地驻守的军队在吴有用的命令下,很早就开始了军屯,一边种地,一边进行军事训练。
十几万青壮劳力屯田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光军粮不用调拨了,还有大量的结余上交。
共济会采取的是按亩收钱,不收粮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收税小吏在粮食上大斗进小斗出,克扣粮税,增加农民负担。
粮食由共济会户部组织人进行平价收购,农民再拿着钱一是缴税,一是还种子、耕牛和农具的钱,也不让你一次还完,可以分期几年,还完为止。
徭役也改成了雇佣制,不光管饭,每月还有几个铜板,而且大型工程都选在农闲时节,那时候就可以见到整村人都出去打工的盛景。
要不说汉民族是最勤劳的民族,由于这两年政策好,南迁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也有了钱。
如此也刺激了其他物资的消费,比如布匹、陶瓷器、木质家具、铁锅等。
甚至家境不错的都开始买水泥进行盖房了,家禽家畜也不是什么稀罕物,闲在家里的老弱妇孺均养了不少,以补贴家用。
百姓生活好了,吴有用下令,由蔡邕负责,在每个乡都建立乡学,下辖五个村的适龄孩童,都可免费入学,中午还管一顿饭。
县里设立县学,每个乡学有十个推荐名额,入学考试通过后,免学费和食宿。
郡学一样,不过考核更严格罢了。
所有百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惊呆了,日子越来越好过,家人终于可以不用饿死,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怎么回事?还可以让孩子读书?这不是那些大老爷们才能享受到的权利么?我们这些祖祖辈辈大字不识的农民,真的可以去认字吗?
正在修建的学堂外,天天都是闻讯赶来的百姓围观。
开始大家还看着,后来不知是谁开了头,围观的百姓纷纷上前帮忙。
你递块砖,我帮着抬木头,工程队怎么劝都劝不住,帮忙百姓表示不要工钱,就是想快点将学堂建起来。
等百姓看着自家孩子真的从学堂放学归来,从破布包里拿出来免费的纸张和廉价的笔墨时,这时他们才相信这一切不是在做梦,都是真的,自己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了!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每户百姓只准出一名适龄孩童,男女不限。
就这样,都让每一个得知自家孩子能上学的百姓家激动的嚎啕大哭,外人真心理解不了这些祖辈务农的百姓,心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改变命运的向往,可惜以前的他们没有机会,也没钱让孩子去学习。
现在痛苦纠结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可想而知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
普及教育终究是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知识一直都是他们统治百姓和体现自己优越感的来源。
现在要让那些泥腿子也能学习,无论如何他们是接受不了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