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很满意李洛的信,对李洛的字更是赞不绝口。
智海自己也精通书法,自然看出李洛书法的妙处,虽然还是神韵不足,但已有别具一格的大家潜力。
年轻子弟中,能有如此书法,智海还未见过。
看来李洛在中原时不但家室富贵,也必有名师指点。
一般人连字都不识,安能写出这样的书法?
接着智海也写了一封信交给李洛,是写给江华郡守郑律的荐任信。
至此,双方算是彻底达成交易。
........
腊月十六上午,译写完《大日经》的李洛,带着崔秀宁终于离开传灯寺。
这次的收获,除了一封举荐信之外,就是价值三千贯的银瓶。
走出去老远,两人都还有点激动。
三千贯啊!
两人都背着几十斤重的包袱,却一点不觉得累,因为里面装着近百个银瓶。
高丽不用银两,而用银瓶。
银瓶形状如同两寸高的葫芦,一个重一斤,也就是十六两。
一个银瓶能兑换三十贯铜钱。
因为额度太大,普通百姓根本不用。
只有富裕阶层和大额交易使用。
整整一百个银瓶。
李洛背了六十个,崔秀宁背了四十个。
一路走来,谁也不知道两人背着大量银瓶。
“李洛,你说我的腰带能卖多少?”
崔秀宁一边走一边忍不住问。
李洛翻翻白眼,“你那腰带就是不锈钢带扣值点钱,忽悠一下说是白金,估计能值个几十贯吧。”
崔秀宁只是刚毕业的小警察,用的是几百块的女式腰带,牛皮,轻飘飘的小带扣,做工一般,不但值不了多少钱,也很难出手。
真当古人是傻子吗?东西好坏还是会看出来的。
背着几十斤的东西走二十里雪地,到家后两人都是很累。
李洛准备一进屋就开始挖地洞埋银瓶,崔秀宁则是准备烧火塘。
两人刚进屋子,就看到那只母狐狸盘在炕下,好几只毛茸茸的小狐狸在供着它。
“它生了。”
崔秀宁喜道,“三只,一黑一白一灰!”
“眼睛都睁开了,应该生了两三天。”
李洛道。
母狐似乎精疲力尽的看着两人,目中充满哀求之色。
它身下三只小狐狸正饿的呜咽乱叫。
“它没东西吃,缺了奶水。”
崔秀宁明白了。
走时两人把狗肉悬挂在房梁上,狐狸根本吃不到,再狡猾也没办法。
崔秀宁取下狗肉,李洛剁了一大块肉扔过去,那母狐顿时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三只小崽子也叫的更厉害了。
等到火塘重新烧起来,李洛也埋好了银瓶,两人吃着烤肉喝着开水,这才彻底踏实下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