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此事,都群情汹汹。
对于农民来,赋税自然重要,但更要的是徭役。
赋税大部分时候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要不了人命。
徭役不同,是按人头来的,真地能杀人。
中国古代社会,赋税一般不重。
从三十税一,到十税一,土地税起来并不多。
但土地税之外,一是杂税,没个准数。
不但各时不同,各地也不同。
最严重的就是徭役了。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一旦兴役会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北宋中前期的里正衙前役,经常搞得百姓家破人亡。
王安石变法,改里正衙前为募役制,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崔植道:“此事知州也了。
村中每个男丁,每年五十个工。
除此之外,不得征召百姓,征召百姓必按市价算钱。
五十个工,不算是重役了。”
每一个工,就是一个壮丁做一天活的工作量,如此计量此时流行。
也就是,村中百姓,每年要给官府做五十天的工。
至于做什么,到时再。
黄同元道:“虽然只是五十个工,时间不同,对我们百姓可不一样。
农忙时节,抽出去做工,可就影响收成。
若只是在农闲时,便就没有大碍。”
崔植道:“你的什么话?你们是替村里种二十亩地,一起种,一起收。
农忙时去做工,村里的地怎么办?你们放心,必然是农闲时去做工。”
众人一起议论纷纷,一时间都拿不定主意,不知这役是轻是重。
徭役千百年来都是农民的沉重负担,不下于赋税。
哪怕是新中国,也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后,才慢慢取消。
义务工,曾经是新中国农民身上的重担。
对于政权来,这样的时代,受生产力水平限制,取消徭役是不现实的。
一旦取消,很多事情官府就做不了了。
王宵猎定五十个工,只是参照了以前宋朝徭役,进行了删减而成的。
到底合不合适,还需要实际验证。
对于百姓来,许多人连数都数不清,一时怎么能够算清楚。
见众人议论不休,崔植抬道:“你们先不要乱,听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