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的大司农已然被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分去权柄,不复再管理财政与上计诸事,但终究是九卿之一,不可长期虚席。
但曹叡让仕宦在宣读诏令之前,还提前告知辰亭民屯的处置,共推大司农的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
因为自从魏武曹操开始兴屯田伊始,魏国的粮秣供给绝大部分都依赖着屯田。
洛阳、邺城、许昌与雍凉(关中与陇右)四大屯田区(淮南屯田尚未开始),前两个主要用于朝廷官员俸禄,后两个则是主战事。
皆采取军管。
以典农纲纪、上计吏上禀给太尉府管筹,再由庙堂计议决策。
但不管是先前钟繇还是如今的华歆在职太尉,皆因为年岁太高、疾病频,早就难以署事了,其事务大多由下僚代劳;再加上地方士族与豪右坐大,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之事不乏,故而屯田之政日渐崩坏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天子曹叡先揭露了屯田之政的崩坏,再让公卿推大司农人选,自是隐隐有想将一部分屯田事务转回大司农署理之意。
对于群臣而言,这是一个前兆。
是天子曹叡有了打破现今朝政格局、改变公卿权柄的征兆。
初,在他刚继位的前几年,以外有忧患、年少继位等缘由一直都表现得很谦虚,对老臣重臣很是优待。
如先前被尚书令陈矫拦在尚书台外,就是最好的例子。
毕竟类似于陈矫拦驾这种事,放在武帝时期,陈矫身死且家人被连坐都不意外。
曹叡之所以如此大度、从谏如流,那是因为他觉得武帝与文帝留给他的臣子很贤良,足以让他无忧朝政。
但现今在亲自处置完辰亭民屯之事后,他已然不这么想了!
无他。
事实胜于雄辩。
对老臣重臣的礼遇,换来的却是弊病丛生,这让他很失望很忿怒。
自然,也就有了重振朝纲、革新积弊的想法。
也就是说,日后的他不会再效仿文帝曹丕的作风,对群臣礼遇厚待、对士族妥协了。
而是将效仿武帝曹操的做法,对枉法与奸邪之事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天子曹叡要变更调整朝政格局,意味着有人将会失势,也将有人趁势而起、平步青云。
这是衮衮诸公与百官们的明悟。
如何在这场风波保全自身、甚至是更进一步,则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