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该朝创立的篆书就十分工巧,后世极难超越。
();() 正月十三,文勋就要还朝了,作为好友兼“东道主”
的苏知州,在为文勋送行的酒宴上作《蝶恋花》以赠。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可见二人的深情厚谊。
正月十五这天,苏轼焚香沐手后,在自己早先作的《赤溪山主颂》题了跋。
赤溪山主即是赵棠,此人原籍蜀中,是后蜀孟昶时节度使赵廷隐的后人。
赵棠曾做出过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主动弃官与一位经常神神叨叨,与人语时答非所问的“神经病患者”
潘盎一起出游。
世人由此认为赵棠也是一个不正常的人,但是张方平先生却认为老赵绝对是个明智达理的人,以至于后来还为他写了墓志铭。
赵棠的儿子名叫赵昶,现任大理寺丞、藤州(今广西藤县东北)知州,苏轼与小赵有所交往,小赵就将父亲死后焚尸得到的几升舍利子分给了苏轼四十八颗,不过,后来苏轼将这些舍利子转交给宝月大师的孙子(大师有孙子,令人费解)悟清,让其拿回到寺院里供养。
后来,苏轼还从小赵的手里得到了赵棠的十几篇文章,阅后觉得赵棠的思维及逻辑深为清晰,至少在苏轼眼中,“赤溪山主”
赵棠绝非常人眼中的那些模样,所以一有功夫,又在《赤溪山主颂》后题了跋。
自去年滕元发被调离青州,由京东安抚使向经(字审礼)接任,到如今不满一年,举足轻重的青州知州按照当时的惯例,一般又京东路安抚使兼任。
兼任者陈荐(字彦升),是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青州的。
二月二十一,苏轼将自己不久前作的两首用韵颇有特色的“尖”
、“叉”
二险韵、窄韵诗,又书写了一遍,可能是对自己这两首运用自如、韵与意会、语皆浑成、毫无牵强拼凑之迹的诗比较满意吧。
接着,苏轼又于寒食日后登上了超然台,眺望着这暮春烟雨,触动了乡思,遂赋《望江南》词意遣怀。
这首词寄寓了自己这一时期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苏轼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的人生态度。
三月初三,意犹未尽的苏轼又自书《超然台记》,还与同僚巡查民情后会饮流杯亭,席上还赋了一首声情悲壮雄浑的《满江红》词。
总体来说,虽然密州时期的这些词是在超然台上写就,但词里词外流露出的苏轼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超然。
虽然《满江红》里描述的都是景象,但景象透出的却是苏轼极想入世求用,虽暂时受挫、却越挫越勇的内心独白。
此时的苏轼,依然还是渴望求用,但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心情还是有了不小的变化。
较之《密州出猎》时少了些盲从,多了些理智;少了些随性,多了些谨慎。
经历了太多希望与失望的交替折磨后,现在的苏轼既不是初任凤翔通判时的懵懵懂懂,也不是初知密州时的怨怨艾艾,其政治素养已到了相当的程度,他已经学会了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为自己留足了一定的退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