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说:“还有这事?有点意思,那必须就让他教!
以前国子监不也没啥讲究,你和大学堂知会一声就是,这事他们还能挡着?”
慈禧对大学堂的态度也是没有超出传统范畴。
奕匡是了解李谕的,他补充道:“给皇帝上课非同小可,奴才怕李谕不懂宫中规矩,所以奴才认为可以让曾经给皇上教过英文的张德彝协助一二。”
慈禧才不会管这种具体的操作细节,“该怎么做你们清楚就行。”
然后她叫过李连英道:“小李子,以后李谕去瀛台见皇帝的时候,让崔公公都跟着。”
李连英心中会意:“喳!”
崔公公就是几天前陪着太后拍照的崔玉贵,太监二总管。
这人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遵从慈禧的命令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
光绪对他同样恨之入骨,有他监视,再合适不过。
慈禧这手给块糖吃再打一巴掌的政治手腕玩得太熟了,完全把光绪控制在自己的五指山中。
光绪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学英语,作为当时同文馆的总教习,朝廷让丁韪良介绍了两位同文馆的毕业生沉铎和张德彝给皇帝教授英文。
丁韪良对此事也是有些奇怪,他曾说:“一位学生有两位教师同授一门课,在这世上恐怕只有大清的皇帝。”
总之从1891年开始,光绪已经接触了十年英文。
当然,中间曾经一度中断过。
光绪的英文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跟今天大部分中学生可能差不多,除口语相对糟糕之外,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
();() 至于口语为什么这么差,原因吗,真的就是有两位教师的缘故。
沉铎是广东人;而张德彝则是辽宁人,铁岭那旮沓的,两人口音实在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
而且虽然同为同文馆毕业生,张德彝毕业于京师同文馆,沉铎则毕业于广州同文馆。
哪怕是普通话无比普及的二十一世纪,大学宿舍里同时出现一个东北老铁和一个广东靓仔时,对话都能美得不要不要,更别提一百多年前。
对于阅读和书写二人自然都没什么好说的,但对发音的问题分歧很大。
丁韪良作为同文馆总教习,负责审定所有提供给皇帝的英文对话练习。
他提到过,张、沉二人曾向他抱怨,说另一人在授课时“纠正了他对一个词的发音”
。
对宫廷教师而言,这种互相纠正,会损害光绪对他们的印象,甚至可能伤及仕途,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此后二人采用了“正确”
的做事之道:听到皇帝发音错误,不管错误与另一位教师有无关系,都保持沉默不再明确提出纠正。
对光绪而言,这种沉默却着实损害了他的学习效果。
丁韪良在自己的日记中无奈地这么写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尊贵的学生上课都很准时,很少会缺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也显示出相当的颖悟。
但他的口语却糟糕透顶。
试想当学生犯错时老师从不敢纠正,怎么会学得好?”
不过光绪确实不知情,甚至准备了一篇英文稿,准备向各国公使来一次英文演讲!
好在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不然真是尴尬了。
光绪的英文口音怎么说哪,反正无法想象融合了东北口音和广东口音的英文讲出来是什么效果。
光绪学英文的事迹被当时很多报纸报道,《申报》刊发了一篇千余字的评论文章,说皇帝如此好学,将来“西国之所谓长技者,不难尽为我有”
。
很多士子受到鼓舞也开始热衷学习英文,其中有一位就叫康有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2月11入v,届时万更加红包乌云波前脚从顺治废后剧组杀青,后脚就喜提了重孙的废后诏书。乾隆那拉氏,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留你妃位,望你自省己身,闭宫悔过。乌云波皇上说的是,继后之位,臣妾不配。转头,...
...
是非谁来判定,功过谁予置评?此生不想规矩,只求随心所欲。天机握在手中,看我飞扬跋扈。我是左小多,我不走寻常路。...
新元历2166年,我所在的十七区被评为联邦最差地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逐步飙升的失踪人口。天价悬赏犯层出不穷。人们说,执法者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职业。而我,不幸成为了执法者。...
头戴风影斗笠的罗砂,看着下面的泛着幸福笑容的村民,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带着感慨,给他们讲了一件事。我刚接手砂隐忍村的时候,村内还没发展起来,严重缺少战斗力,缺乏赚钱理念,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