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有国营磨坊,自己想吃时就送去磨一点。
“二块一斤,不用粮票。”
王兰兰干脆报出一口价。
“好,有多少”
言罢,妇人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怀中摸了一对金橙橙金镯子出来,低声说“这是成对的。
50克重,去银行卖,去去杂质,加了手续费,大概三百多。
你给我150斤麦粒吧。”
就是父母留给她的,让她小心藏起来,这一回,小儿子生病了,吃不下玉米粉。
“阿姨,我这里不过二十斤。
别的不在这里,你要是愿意,咱们换个地方交换吧。”
空间里,还剩下不少,不过她觉得麻烦,一直没有送去磨坊磨成粉。
妇人,有些犹豫起来,她听说有公安在抓投机倒把。
见状,可有可无地王兰兰淡淡地道“那不你先买二十斤吧”
反正她不着急,放着就放着,即不会发霉,又不会过期。
俗话说的好,上赶的不是买卖。
妇人一听,马上就不犹豫了,哪有机会找到这样多的麦粒啊,让小儿子一日吃一顿,能吃一年有余了,只要放置妥当,就没事,她道“就去县中后门吧。”
说是后门,其实那边已经没有门了,都是沙石地,长了及膝的杂草,又有棵很大的枫树拦着,有一处极封闭地方。
那地方,王兰兰曾经误闹过,有点印象,她点头“成。
你记得拿几个布袋过来。
还有很重,你一个人拿不动的。
推个车过来吧。”
妇人点点头,飞快的离开了。
王兰兰也没有再停留,找了个封闭的巷子口把车子弄了出来,在后车架上放了三个大布袋,分别装入五十斤的麦粒,小心的推着去了学校后门的位置。
中午时间还是有些热,王兰兰躲到了古树下乘凉,周围环境很安静,也没有烟囱,显然没有住家,对面是一幢两层小楼,楼很破败,楼墙上贴了不少大字报,楼外杂草丛生,她曾经有些纳闷地开口问过大哥学校后面那幢破楼是什么地方当时,大哥目光复杂,是暗然,是惘然,最后压低声音说是图馆,破四旧运动,第一件破的就是那里。
不多久,就见刚才那个女人推着一个二八杠自行车和一个十来岁的瘦小姑娘出现了。
到王兰兰的自行车以及车座后面三个大布袋,妇人让姑娘扶着自己的自行车,将王兰兰后座三个大布袋一一搬到地上,又一一打开袋口,一一伸手用力插进去,又抽出来,了手心的麦粒后,满意地一笑。
之后,一大两小三个人,开始了换大布袋工作,小心翼翼地,生怕掉了一颗。
王兰兰见那小姑娘瘦不拉几的,有些怜惜的从前面车篮里的小布袋里拿出来一把板栗递了过去,道“自己家的,给你吃。”
空间的水果,一年开四次花,结四次果,十分争气
妇人到闺女渴望的眼神,就点头让她接过去,自己则快速的手里的东西塞了过去。
王兰兰在手里一颠,就知道是真的,点点头道“有需要再去那里找我。”
生意可以长久做下去。
妇人点了点头,推着二八杠自行车急急忙忙地走了。
王兰兰怀里揣着那对金镯子,踩着自行车绕着学校围墙,转了一圈,回去上课了。
却不知道后来有个军绿色的身影注视了她很久,目光深远,笑容意味深长。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