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小说

第30章(第2页)

等上海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上种红菱下种藕》写的是八九十年代市场化转型期的浙江乡镇人家的日常生活,《新加坡人》写的是当下上海新贵及其周围人等的日常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王安忆把这些“日常生活”

的广阔时空裁剪为单一的“物质生活”

的一角。

对于她笔下的人物,作家不表现他们任何带有“精神主体性”

的情感悲欢,不揭示任何现实历史带给他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变故,不触及任何“日常生活”

里蕴藏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生活和灵魂戏剧。

当然,所谓的表现、揭示和触及“他们的精神主体性”

,其实正是作家自己的精神主体性。

作家在小说中放弃了对“自心”

与“他心”

的探究,而选择了从“物”

(其中,“规则”

是“物”

的一种)的角度、非智力化与非精神化的角度,若即若离地揣测和解释世界的秩序。

于是,底层如富萍们、小康如照顾秧宝宝的李老师一家、资产阶级如“新加坡人”

,他们触摸的是物,思考的还是物——简陋的物:帐本、布头、饭菜、家务、邻里关系……繁华的物:酒店、饭局、俱乐部、摩登时尚、阶层社交……在叙述这一切的时候,作家的秩序意识——或曰“世俗规范”

意识——时时流露出来,有时是无形的流露,有时则是流露在行文里,流露在那种中产阶级式的、“规则掌握者”

的优越感语调中:“那两个小妹妹都有些呆,做梦人的表情。

这是年轻,单纯,生活在小天地里,从来不曾接受过外人馈赠的小姐。

所以,对自己得不着的东西想也不敢想的。

这就是本分。

别看这城市流光溢彩,繁华似锦,可那千家万户的宝贝女儿,都是这样的本分人。

其实是摩登世界磨炼出来的,晓得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人家的,不能有半点逾越,这才能神色泰然地看这世界无穷变幻的橱窗。”

“到底是自知没有骄人的青春,很识相知趣,一点不放纵任性。”

(王安忆:《新加坡人》,《收获》2002年第4期)“虽然在上海生活了三十年,奶奶并没有成为一个城里女人,也不再像是一个乡下女人,而是一半对一半。

这一半对一半加起来,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人。

她们走在马路上,一看,就知道是个保姆。”

(王安忆:《富萍》,第5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本分”

、“识相知趣”

、“一看,就知道是个保姆”

……虽然这些只是一种认不得真的叙述语调,但是它们表明王安忆观察人与外部世界的角度——阶层标志、世俗规范已成为她近年作品的核心内容。

如果说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打破世俗等级规范加诸人类的物质羁束,代之以只有在上帝面前才会有的精神平等与灵魂自由,那么王安忆的近年作品则表明她已放弃这一价值路向,转向了对世俗规范和现实秩序的认同。

如果追溯得远些的话,王安忆的这种认同,可以说是对“绝圣弃智”

的道家自然主义传统和“长幼有别,尊卑有序”

的儒家等级传统的回归。

在一个权威主义和国家主义盛行的时空里,一个经典化作家选择此种价值立场是令人扼腕的(当然,无庸讳言,笔者的如此感叹也是源于另一种意识形态的立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乾隆继后我不配(清穿)

乾隆继后我不配(清穿)

2月11入v,届时万更加红包乌云波前脚从顺治废后剧组杀青,后脚就喜提了重孙的废后诏书。乾隆那拉氏,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留你妃位,望你自省己身,闭宫悔过。乌云波皇上说的是,继后之位,臣妾不配。转头,...

我的室友不对劲

我的室友不对劲

我的室友很不对劲。她每天总是晚出早归,偶尔还夜不归宿,每次出门手里都提着一个箱子。我怀疑她在干违法勾当。...

开局聊斋打铁十五年

开局聊斋打铁十五年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大唐天佑四年时,本应该覆灭的唐朝却不知为何得以续了两百年余年,可自此之后,妖魔纵生,天下大乱。自乱世而来的秦白能够通过打铁垂钓烹饪刺绣行医等获得各类神通,即修行诡异法门纸人赶尸符咒蛊虫又历经一个个熟悉但诡异的故事,板桥客栈倩女幽魂画皮河神青蛇画中仙,西游降魔...

诸天谍影

诸天谍影

诸天和谍影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怎么会凑到一块因为在经历了机缘被夺,传承被抢,美女被拐走,龙气被抽取种种掠夺后,诸天奋起反抗了,对轮回者背后的主神殿发起渗透。作为第一位打入主神殿内部的间谍,我...

大宋最狠暴君

大宋最狠暴君

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题上面,那些不过是用来挡住屁股蛋子的遮羞布而已。真正的根源,就在赵大得位不正上面,就在赵二斧光烛影上面,就在赵宋这些没有血性的怂蛋皇帝身...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