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好,赶在书院开学前就搬,这么多读书的孩子,得挑个顶好的书院,多田和家富一并去,将来干什么是一回事,现在的年纪读书最打紧。”
孩子们听说要去府城,七嘴八舌的抢着问:“大哥,府城有多大?”
“府城是不是有好多好多铺子?”
“还有很多好吃的。”
“还有很漂亮的头花。”
杨松林在孩子们活跃的氛围中做了详细安排。
“初五左右梅子一家会过来拜年,两三天后我和夫人同他们一道走,除了采买屋里用件,书院还得提前联系,元宵大家就在府城过吧,正好去看看花灯节。”
乔景妍想着府城人脉太浅,好的书院不容易进,唯一能帮上大忙的林怀宇又回京城,有一个用一个吧。
“采买物件很累的,让小姑一起帮忙,霓裳坊的白掌柜认识她,之前做过大笔买卖,老客户应该会优惠。
顶好的书院不容易进去,可以找福满楼的白大少爷试试。”
府城仅仅认识的两个人都姓白,而且都是精明的商人,她突然觉得和自己最有缘分的两个姓氏,一个是杨一个是白,尤其是杨姓,前世的父亲后世的母亲继父,就连义父都是这个姓,太投缘了。
唐敏仪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杨松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有几个同窗好友在府城,其中一个是秋水书院的先生,不久前去拜访过,就在杨府附近,能不能考进去看他们的本事了。”
“有熟人还要考试啊?这样,义父带一箱葡萄酒去,老朋友联络一下感情很有必要。”
不直接说给人送礼,免得污了纯洁的心灵。
“不行,我们要凭本事考进去。”
异口同声出的声音,铿锵有力,也是雄心勃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读书人还能怕考试,不过秋水书院是衙门办的,束修也不算高,可比紫金书院难考,你们得好好准备。”
读书人晋升就看成绩,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哪一次考试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无论豪门还是寒门一视同仁。
到了守岁环节,孩子们围着火盆吃着零嘴,谈起了他们的竹林生活。
“大哥,我们的竹林小屋还在吗?”
“当然在,说不定已经成了兔子窝。”
“也可能会有野鸡躲在里面下蛋。”
“还有那些白菜萝卜也长得老大了。”
“白菜萝卜说不定早就被兔子啃光了。”
“好想去看看。”
一段美好的回忆,艰辛而又快乐的日子。
“等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一起去,还能看到粉条作坊和大片稻田。”
乔景妍想着,旧地重游来个周年庆典,还是蛮有意义的。
“我带你们一起去乌龙河捕鱼。”
很少说话的许多田兴奋的给予承诺,河西村短暂的生活经历,让一个闷声干活的楞小子活跃了不少。
“还可以去地里借番薯烤了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