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青带着二山二黄并老灰一路向南,至晚方到一处军营。
韩长青将大小山安置在一处营房,又暗中吩咐心腹小校仔细查验刘柳的驴车,才去主营寻找将军李峥複命。
见了李将军,韩长青方知不但刘家屯,北面三处村落都遭了鞑子的毒手,这股鞑子来得快去得也快,抢粮、屠村、撤退一气呵成,宋军根本来不及追击,白白失了补给屏障。
李将军叹道:“长青啊,但凡我军有百十骑兵,定叫鞑子兵有来无回!
如今边村百姓惨遭屠戮,你我之罪也!”
韩长青道:“将军切勿自责,将军已多次上表,朝廷仍不肯扩建骑兵部,此非将军之过啊!”
转而又道:“将军,今上重文,然闻太子颇有先祖遗风,常怀北伐之志,我等可否结交太子门下?若得太子声援,扩军或许并非难事?”
李峥忙摇头道:“不可。
我等远离庙堂,介入天家是非是取死之道,此事从长计议!”
韩长青略感失望,低头应下,又谈及从刘家屯带回一对遗孤。
李将军本想将二人留在军中,反正也无需耗费饷银,只管一口饭就是了,三五年后又是可用兵丁。
然而韩长青顾忌刘次山身份未明,留下恐生祸患,因劝到小山尚小,留在军中不好抚养,不如送去南小口镇上慈幼局,养上几年,度其品行,再招募不迟。
李峥自无不允。
韩长青惦记着托人留心刘次山,于是特意讨了这趟送人的差使,次日天明,又护送大小山上路。
刘柳对于孤儿院这类组织全无好感,一路上只缠磨韩长青给她介绍工作,哪怕学徒、跑堂、做苦力,能养活自己和小山就好。
韩长青被缠得头痛,因说到:“镇子上有家医药铺子,是个退役老军医开的,倒是在招学徒。”
原来这老军医姓杨,本就在平城李家军旗下得用,早年间和李老将军出生入死,颇得衆人钦敬。
后来得了腿疾,行动不便,就退了下来,在南小口开了医药堂。
这南小口镇离李家军驻军地也不远,军户有个跌打损伤仍爱来找他。
且这老杨头为人刚正,却怜贫惜弱,在镇上渐渐有了人望,成了一方名医。
可惜这老杨头子孙运上差了些,浑家早早去了,只余一个弱女,小名唤作桂娘,今年十五岁。
老杨头只这一个女儿,自然爱逾性命,且三年前桂娘生了一场重病,好容易捡回一条小命,此后老杨头更是对女儿千依百顺,宠惯非常,到了议亲的时候,越发高不成低不就起来。
老杨头不舍得女儿上门伺候婆家老小,因此说是招学徒,其实是想挑个合意的上门女婿。
只这桂娘也是个可恶的,大好男儿谁爱给人做赘婿?她却偏还要找个通文墨的,留下一副上联,说是对上了才能进门,这小半年也不知回绝了多少人。
刘柳听到这裏已经不报希望,只当乐子问韩长青:“不知这上联是什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