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小说

第109章 设立基金扶持研究学术传承后继有人(第1页)

京城的秋意渐浓,金黄的银杏叶如蝴蝶般翩跹飘落,为繁华的都城添上一抹诗意。

写书门生们的公益讲座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知识的火种已在乡野间燃起星星之火,然而他们并未满足于此,深知学术传承之路漫漫,若想让文化的火炬永不熄灭,必须为后来者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在城中一座古色古香的会馆内,苏御、唐寅、文等一众核心成员再度聚。

屋内炭火正旺,驱散了秋日的凉意,但众人的神情却比这炉火更为炽热。

苏御目光深沉,缓缓开口道:“诸位,咱们的公益讲座虽已初见成效,可若要让学问真正扎根、繁荣,还需在学术研究上下大力气。

我提议,咱们设立一个专门的学术基金,用以扶持年轻学者的研究项目,为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唐寅把玩着手中的折扇,微微点头,接口道:“苏兄所言极是,如今不少有才华的年轻人因缺乏资金支持,研究之路举步维艰。

咱们这笔基金,就好比一场及时雨,能助他们冲破困境,展翅高飞。”

文推了推眼镜,神情专注地补充:“不仅如此,基金的运作必须严谨、公正。

咱们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评审委员会,邀请学界泰斗、资深专家参与,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精准地投放到最有潜力、最具价值的研究课题上。”

众人商议已定,便立刻着手筹备。

消息传出,迅在京城学界、文坛引起轩然大波。

诸多文人墨客、学者贤达纷纷响应,或慷慨解囊,捐献出自己的积蓄;或奔走相告,为基金宣传造势。

一时间,设立学术基金成为京城热门话题,人们无不为写书门生们的远见卓识与担当精神所折服。

为了确保基金顺利启动,写书门生们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他们拜访富商巨贾,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说服他们为学术事业投资;他们穿梭于各大书院、学府,与校方领导洽谈合作,争取场地、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他们还广英雄帖,召集各方有志于学术公益的贤能之士,共同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墨韵千秋学术基金”

终于正式成立。

基金成立当日,京城名流云集,一场盛大的启动仪式在皇家园林的湖畔举行。

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张灯结彩的楼阁,仿若一幅梦幻的画卷。

各界嘉宾身着盛装,手持请柬,依次步入会场。

仪式上,苏御作为代表,登台致辞。

他身着一袭庄重的黑袍,白苍苍却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今日,‘墨韵千秋学术基金’在此启航,这是我们写书门生对学术传承的一份承诺,亦是对后世学子的一份期许。

我们希望,通过这笔基金,能挖掘出更多隐藏在民间的学术瑰宝,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学术栋梁,让墨韵之光,永远照耀中华大地!”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紧接着,评审委员会名单公布。

这些评委皆是学界德高望重之人,他们一生潜心研究,着作等身,如今甘愿为年轻学者们把关护航。

其中,有精通经史子集的老学究,目光如炬,能一眼洞察研究课题的深度与广度;有擅长天文历法的奇人异士,对宇宙奥秘有着独到的见解,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前沿指导;还有专注于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大家,能为文学类项目注入灵魂与创意。

基金成立后,申报项目如雪花般纷至沓来。

年轻学者们怀揣着梦想与热忱,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研究计划呈递上来。

这些项目涵盖广泛,既有对古代历史谜团的深度挖掘,试图揭开被岁月尘封的真相;又有对诗词歌赋、文学名着的全新解读,欲从不同视角展现经典的魅力;还有对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力求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出新的生机。

评审委员会成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闭门数日,逐一审阅每份申报材料。

他们认真研讨,激烈争论,有时为了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争论得面红耳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