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宋冀宁都说“缘缘,我觉得我们可以研究这个,做成玩具专门卖给季勇这类型的傻瓜,怎么都比研究数控机床快速容易多了。”
季椽摊手“我的水平很低,让我拿这种程度的技术制造商品,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太丢脸。”
“不能做得再好了吗”
“可以再好一点,但也不够资格贩售成商品。”
宋冀宁失望“好吧,反正也达成一个目的了。”
季勇这群傻瓜因为觉得研究机器人很酷很好玩答应了,何校长这边却仍旧不肯放松。
幸好季椽很快收到了青年科学报的来信。
来信送到学校,信封上还盖了青年科学报的章,非常引人注目。
因为信是寄给季椽的,李兰便代拆了。
信中是一份工整的稿件录用通知函
致
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
您好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撰写的文章机器人的简单智能本报已同意采用,拟于1981年10月期刊裁。
特此通知。
另附您对机器人的研究令人惊叹,就我所知扶桑不久前刚提出机器人的实用性与智能性,可以肯定的说,在智能性上,您对机器人的研究已超越扶桑,但不得不遗憾您的机器人不具备实用性。
为此,本报编辑部强烈向您推荐新工业革命核心机器人产业,最优控制理论。
期待与你的交流。
盖章:青年科学报
李兰拿着信件发愣“红星中学科学学习小组是什么”
虽然论文还没有刊载,然而这封录用通知函的作用是巨大的。
何校长在得知他们组成的学习小组研究出机器人,还得到青年科学报的青睐以后,自然不再阻拦。
只是多少有些不甘心,想让季椽把其他好学生也加进去。
季椽坚定拒绝,他本来又没打算研究机器人,要不是何校长阻拦,他何必绕这一圈。
编辑部热情的来信都让他觉得吃不消。
然而更让他吃不消的事紧接而来。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