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市场的容量,要大大过中国其他地方,包括北京在内的优秀演员,全部聚集于上海掘金。
从19世纪6o年代以后,由于上海戏剧业繁荣,各路投资的资金也不断汇聚到这里,19世纪9o年代,上海戏剧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1866年(同治五年)时,‘夷场大小戏园,共有3o余所’,到了19世纪末2o世纪初时,上海的戏园已经过1oo家”
。
有这么多的演出场所,上海舞台想不热闹也难。
这当然也带来了原有的剧场包括舞台不敷应用的情况,这就自然引了戏剧和舞台变革的趋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我国第一个具有先进舞台设备的新式剧场——上海新舞台的出现,使“上海从茶园式的带柱方台演变到半月形的舞台,并且采用了布景转台,是新舞台开其端的”
。
《中国京剧史》,它的建立和在这里的演出活动,就标志着上海戏曲改良运动已达到一个高潮。
新舞台始建于十六铺老太平码头附近,面临黄浦江。
19o7年冬,由姚伯欣、沈缦云、李平书、张逸槎等联合京剧艺人夏月珊、潘月樵等创议修建,耗资三万银元,于第二年旧历八月落成,十月初二由“老丹桂”
全部班底开演。
新式舞台作伸出式半月形,取消两柱四方形的传统形式,但保留可三面观看的特点,设新式转台,可同时搭两台布景,注重灯光布景。
191o年初次改建舞台,将单转台改为双转台。
上海光复后,新舞台进入鼎盛时期,多演时装京剧。
1913年新舞台迁入九亩地新址,竟遭火灾。
旋重建九亩地新舞台。
新舞台曾演出过几十出新剧,如《宦海潮》《新茶花》《恨海》《猛回头》《黑奴吁天录》《华伦夫人之职业》等。
欧阳予倩、刘艺舟、王钟声、陈秋风、汪优游、徐卓呆、查天影、夏天人、杜如心、沈冰血等,都参加过新舞台的新剧演出。
1924年“齐卢战争”
之后,夏月珊去世,新舞台渐趋歇业。
新舞台虽经六次迁移,四易其名,但人们始终习惯叫“新舞台”
,直至1924年新舞台被改建为民房出租为止。
可见新舞台初建时的影响之深远。
新舞台取法西式剧场和运用新技术,对舞台建筑进行了改造,受到观众欢迎,一时间引效仿,新式舞台纷纷出现,无形之中也给各地各剧种的戏曲和戏剧在上海的推广,营造出了良好的氛围。
剧场影院的兴起,而剧场影院在上海的出现,又和西方外来者,尤其是随同他们来到上海的家属对文化的需求相关。
在他们的诸多文化需求中,就有对新剧的喜欢;新剧也称文明戏。
比如当时西侨在上海有个爱美剧社,就经常在堪称现代的“兰心戏院”
演出。
《上海研究资料》上说,“那时西人侨居上海不久,荒凉的环境没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爱美’的演剧就成了当时普遍的娱乐。
这固然是当时还没有职业剧团要到东方来,而侨民们在他们自己当中找出演员和一切,也是一种愉快的生活。
‘浪子’和‘好汉’两个‘爱美’剧社就是那时候的活动者,每次出现于那些旧而空着的货栈里的临时舞台上”
。
因为在1866年“浪子”
和“好汉”
两社合并另组“爱美剧社”
,因为不甘心“每次出现于那些旧而空着的货栈里的临时舞台上”
,于是便有了“兰心戏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十年前我们于星空下相遇,我用机械的手指与你拉钩,共同许下明天的承诺。十年后我们在星空下相逢,虽然你早已忘记我的一切,但我还是愿意燃烧自己,只为兑现迟到了十年的承诺。因为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你便成为...
周礼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剧情讨论群837185062穿成玄幻世界族长,从家族角度去描绘尽量真实的玄幻世界,种灵田养灵鱼,全面发展各种家族产业,扶植咸鱼长辈成老祖担当保护伞,激励小辈勇闯圣地学宫出人头地。非热血战斗式玄幻,而是以提升各项家族产业,资金设施家仆家将族人客卿姻亲等元素为主。力图从新鲜的视角去看老套的玄...
重生回到九十年代初,简书枚是南下打工大潮中的一名小小厂妹,即将踏上一天十二个小时以上的流水线工作中。大时代的浪潮中,重来一次,简书枚最大的愿望是抓紧时机,多挣点钱,再找个爱人,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年迈昏聩,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太子刘据竟然也被汉武帝怀疑,于是大肆排查巫蛊之事,刘据性命及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穿越成为汉武帝亲孙子的刘进,感觉自己脖子发凉。坐不住的刘进不顾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赶紧跑去东宫找亲爹刘据商量着爹,要不咱爷俩造爷爷的反吧,不然咱全家保不住啊!...
林寒本是末世的女将军,和敌人同归于尽后不幸穿越到古代。然而,没等她适应新身份,就被告知她被许配给一青面獠牙的将军。林寒身无分文,口袋比脸还干净,一听说大将军无父无母无兄弟,有房有车有存款,囊中羞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