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佐餐调料必不可少。
学生们平时吃方便面,用不了的调料包都攒着,在家徒四壁的两间厨房兼饭堂里,各自找个地方藏好。
拿不锈钢饭缸打了白菜豆腐汤,去犄角旮旯破桌子的桌膛里翻出自己的方便面调料包,撒进汤里,汤会陡然变得美味。
要好的同学们会分享同一包调料。
除了方便面调料,还有大葱、小葱,囿于季节性,这种美味可遇不可求。
学校西墙外有一块菜地,每年春天,学校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去种菜,生菜、小葱、茄子、辣椒什么的,稀里糊涂地种上一点,风调雨顺收成好,学生们吃饭前去拔一把小葱,孟姨就睁只眼闭只眼,那也不是她家地头。
但是吃葱有个硬伤,下午上课会有大葱味。
更好的选择是利民蒜蓉辣酱。
学校小卖部有卖,一块钱一袋。
学校有两家小卖部,一家是校长老婆开的,一家是数学老师老婆开的。
两家是邻居,就住在山根,跟男生宿舍同一排。
因为生意上的竞争关系,两位教职工家属关系极僵,擦肩而过都视而不见。
于乔和很多学生一样,被逼迫着站队。
假如前几天,你去数学老师家买过方便面,你再去校长家买蒜蓉辣酱,校长老婆就会说:“于乔你最近没来啊,那边没有辣酱了吗?”
虽说生意没多大,商业侦察工作都做得极好。
搞得顾客们无所适从。
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
矿中没有热水房,宿舍明令禁止使用“热得快”
,两家小卖部可以烧热水,打热水免费。
于乔日常开销不大,她会在周一花上20块钱,买10张饭票,只要食堂开,她就去食堂吃。
所以两家小卖部她都不太熟。
每次需要打热水,她拎着热水壶走进其中一家院子,都觉得心里毛毛的。
※※※※※※※
陈奶奶总来看于乔。
孙灵君就说:“于乔,别看你平时不声不响,来学校看你的人还真不少。”
只要天气好,陈奶奶每周都会来一次。
她有时候打车,有时候和于乔一样,坐公共汽车到镇上,再步行到学校。
半年后,初一二班很多人都认识陈奶奶了。
跟于乔熟悉的,会问奶奶这次送来什么好吃的。
奶奶根据跟她打招呼的热情程度,判断这个人跟于乔的关系,然后指示于乔,把哪样吃的分多少给她(他)。
刚出锅的酥油饼要趁热吃;
饺子凉了没关系,放在饭盒里,用热水烫一下,跟刚出锅的一样;
酸菜炖肉和米饭一定要热透了,上课前放在班级地坑入口的铁盖上,下了课就可以吃;
炒咸菜放了很多瘦肉丁,不用热,拿去食堂,打了饭菜就着吃;
还有小鸡炖蘑菇、大酱炒鸡蛋、蒜苔炒肉、干炸黄花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于乔每次打开包装都有惊喜,奶奶送来的吃的几乎不重样。
奶奶把她叫到没人的角落,指示这个可以分着吃,那个可以给谁一块,最后总要神秘地指着某样东西说:“这个你自己留着吃,谁也不准给。”
然后照例问问还有没有钱花、学习累不累,最后送别,陈奶奶还会抹几把眼泪,叹口气说:“这学上的,太遭罪了。”
初中三年,矿中门前的路,一次也没有修过。
与路相伴的那条河,冬天冰面灰突突,夏天泛着煤味和腐臭,三年来居然从未断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