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
,为弟弟打抱不平;“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最后联想到兄弟二人同病相怜,只有对方知道自己的内心,可是两人只有在梦中相见,“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
仍在病中的苏轼,大雪连下数日都未曾起来观雪,这似乎不是苏轼的本性。
一个二十六七的小青年,蜷缩在阴冷的府衙里瑟瑟发抖,屋檐上堆雪欲坠,窗纸呜呜鸣响,上天似乎有意给了苏轼一个下马威。
幸好,邛州依政县(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牟礼镇永丰村)的老乡赵荐寄来一首诗。
();() 赵荐,字宾兴,正在凤翔府北三十里的的属县虢县任县令,作为上下级衙门,平时两人应有来往。
雪天赠诗,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堪比雪中送炭。
当苏轼展书读之,心中早已有了一首唱和之辞。
但我注意到,这两个人的诗作都是用的仄韵,人在心情不好时,一般不用平声韵作诗。
想必这个赵县令的雪天心情也与苏轼一样,要么不得其志,要么职场关系紧张,总之是作了去声二十一箇仄韵诗,至于什么原因我就不再瞎猜了。
嘉祐七年(壬寅)岁末,新年的年味似乎已经升起。
远在凤翔府的苏轼自然忆起了眉山老家的过年风俗。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达旦不眠,为守岁。
家乡的风俗尽管凤翔当地也出入不大,但岁暮思归的心情却是愈发强烈。
于是,苏轼再次作了三首诗寄给弟弟,把家乡的馈岁、别岁以及守岁的乡俗三事详尽地回味了一番。
该过年了,苏轼想到尚在监禁中的老百姓,这些百姓中有的是管押竹木,风水漂走了那些竹木;或主持粮斛,年深日久坏了;或布帛质量低劣,估剥以为亏官;或糟渣溃烂,虚计以为实欠;或未缴纳的赃物,叫当时主典之吏负责;或败折之课,均于作保人的家。
府衙中的官吏也知道他们无罪,但限于朝廷的法令又不好释放他们。
苏轼是掌管欠账事宜的,还得时常违心地去向他们催账,官吏们经常鞭笞他们。
因此,苏轼思前想后,决定向时任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斗胆进言,让蔡襄大人放了他们。
说到这里,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
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这里的“蔡”
就是指蔡襄(君谟),他的书法取法晋唐,讲究古意与法度。
其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
,自成一体,非常精妙,宋仁宗尤爱其书。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蔡襄是个苏轼的小弟或马仔,实际上蔡襄从年龄上大苏轼二十四岁,还是比苏轼官大无数级的上司。
所以,这里说到的苏轼给蔡襄上书,结尾处还怕恐怕冒犯蔡襄这位财政部部长的官威,从而诚惶诚恐(干冒威重,退增恐悚)。
有一次,县令胡允文来找到苏轼,要苏轼做一篇《凤鸣驿记》,主要是歌颂一下宋选在任时勤政善政的功德。
苏轼确实也感到了宋选任太守后驿馆的变化,以前苏轼进京举进士从凤翔府经过时,驿馆简陋得无法居住,而宋选任太守后五十五天就建成了新的驿馆。
所以,苏轼是欣然命笔、一挥而就,完成了胡县令布置的作业。
临近年底,苏轼与恩公陕西转运副使(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陆诜(音深)在凤翔府下属的扶风县相遇,这个陆诜曾在任内举荐过苏轼任台阁清要任使,所以说是有恩与苏轼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拥抱黑夜,等待黎明,末世当前,除了肆虐的丧尸,还有被无限放大的人性。人,可能比面前这些丧尸还要可怕...
身怀神捕系统,穿越高武世界,成了一个小小捕头。只不过,陆乾当捕头只想抓贼升级武功,在这危险的高武世界自保,顺便惩奸除恶,怎么当着当着就当到皇宫里头去了...
...
夏露身边人都羡慕她,她不仅是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爱她的丈夫。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最疼爱她的丈夫,竟亲手将她从悬崖上退了下去!好在上天怜惜,让她带着记忆重生到了性命被谋害的一天,这一次夏露决定,开启复仇开挂之路,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打脸虐渣,让害了自己的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预收拜托啦啵唧啵唧咸鱼跟班被f4盯上后穿书林岁寒穿成男频逆袭小说里的一个戏很多的同名炮灰,成就包括不限于肆意欺辱成长期的男主跟终极反派大哥抢继承权最后两边不讨好,下场凄凉。林岁寒穿后,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