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凶器究竟是什么呢?
他们想到了枪支射出的子弹,当地公安机关的技术鉴定中不是说,“也不排除火器伤”
吗?
死者衣着上的裂口对于凶器的判定很有参考价值。
李贤俊等人仔细观察死者生前所穿的那条华达呢裤子上的裂口。
那个裂口呈“十”
字形破裂。
枪口在接触性射击人体时,由于气浪的作用,纺织品纵横纤维可呈“十”
字形裂开。
如果凶器是枪刺,那么,裂口就应该是类似三角刮刀所形成的那样,裂口较小,纤维断端整齐,起毛现象较少,而不会形成这样的“十”
字形裂口。
如果徐桂云的死因是枪弹创,那么,一颗子弹就应该顺利地通过裤子、裤带上的所有裂口,当然,还有处于它们两者中间的那节腰椎骨上的孔洞。
徐功伟用一颗步枪子弹做实验,但实验结果也出现了问题:子弹能通过死者的裤子和裤带上的裂口,但却不能通过腰椎骨上的孔洞。
步枪子弹通不过,再用“五四”
式手枪子弹和马牌撸子子弹试一试,也都通不过。
真是件怪事!
为什么一颗子弹能穿过死者前面的裤子和后面裤带上的裂口,却穿不过它们两者之间的腰椎骨上的孔洞呢?
没想到,用以否定别人的依据,反过来又同样否定了自己。
推翻别人的鉴定容易,要证实自己的鉴定正确,却难乎其难啊!
鉴定工作面临着难题,但徐功伟和李贤俊没有放弃。
他们在完成正常的出现场、尸检、化验等繁忙工作的同时,始终没忘记这个外援的鉴定任务,反复观察、检验有关物证,查阅资料,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分析、探讨,合力攻关。
终于,李贤俊从那节腰椎骨上看出了问题——预应力!
人身上不同部位的骨骼,骨质并不是相同的。
腰椎骨的骨质呈海绵状,密度小,当枪弹快进入时,有一定的膨胀力,疏松的骨质被挤向四周;弹头穿过后,又有几分复原,弹孔就自然缩小了,以致原来的弹头不能再通过。
听了李贤俊的分析,徐功伟顿有所悟,拍了拍大腿,连声说:“有道理,有道理!”
稍停,又说:“咱们再做做实验吧!
我出去弄点牛骨头、猪骨头来!”
别看徐功伟是组长,却从不摆组长的架子。
他腿勤手勤,许多费时费力和外出跑腿的事一般都由他做。
他到肉食加工厂要来一些牛骨头、猪骨头,和李贤俊一起到省公安厅验枪室做实验。
叭!
叭!
叭!
李贤俊手握“五四”
式手枪,对准一块牛腰椎骨射击,徐功伟做记录。
枪声响过,他们用弹头比量牛腰椎骨上形成的弹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