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柱接过文件,翻开一看,现里面全是关于一套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方案。
这些设备比工厂现有的机器更加先进,需要综合机械、电气和软件技术才能完成调试。
“我可以参与吗?”
他有些不确定地问。
“你有能力。”
技术主管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这次需要和总部的工程师合作,他们可能对你的方法不太认同,但我相信,你一定能用你的方式证明自己。”
升级中的摩擦
项目启动后,总部派来了一名高级工程师,名叫艾伦,是个金碧眼、性格冷峻的年轻人。
他对张铁柱的“土办法”
早有耳闻,态度显得有些轻视。
“听说你修过不少设备,但我希望你这次能遵守标准流程,不要再用那些奇怪的工具。”
艾伦在一次项目会议上冷冷地说道。
张铁柱皱了皱眉头,但还是点头答应:“只要是对设备好的办法,我都愿意尝试。”
然而,实际操作中,问题接踵而至。
一次设备调试时,一台高精度切割机的激光定位系统频繁出错。
艾伦坚持认为问题出在软件上,花了整整两个小时调整代码,结果却毫无进展。
张铁柱观察了一会儿,现定位装置的光学镜片上有一层微不可见的灰尘。
他默默拿出一块干净的镜布,小心翼翼地擦拭了镜片,然后重新启动设备。
“好了。”
他简短地说。
设备瞬间恢复了正常,运行得比之前更加顺畅。
艾伦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脸色微微红。
他勉强挤出一句:“嗯,确实有效。
不过,你应该提前提出这种检查。”
张铁柱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他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争论,结果会说明一切。
危机中的担当
几天后,升级项目进入最后阶段。
整个工厂的设备即将联网,建立一套统一的生产管理系统。
然而,就在上线前的测试中,系统突然崩溃,导致所有设备陷入停摆。
艾伦脸色大变,匆忙查看服务器日志,却一时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技术主管急得直冒汗:“明天早上要验收,这么大的问题,怎么可能修得好?”
张铁柱默默走到服务器前,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到系统。
他现问题出在设备间的通信协议上:部分老旧设备的接口无法兼容新系统,导致数据冲突。
“是设备之间的‘语言’不同。”
张铁柱解释道,“老设备需要一个‘翻译器’,才能让它们和新系统沟通。”
“翻译器?”
艾伦一头雾水,“这需要重新开驱动程序,至少要几天时间!”
“不需要。”
张铁柱露出一丝微笑,“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