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各位大臣开始各种的动作,传消息的传消息,找人的找人,调兵的调兵。
反正一时间皇宫是乱了。
不管外面如何,里面的清云和皇帝就在那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坐着看皇帝看书。
等了会清云朝外喊了一声“来个内侍,服侍皇帝斟茶倒水,再拿点吃得来。”
杨广抬头看了一眼,朝外点了点头。
大殿也没关门,大家都能看到。
一会就有几个内侍端着东西进来了。
给清云支了个小桌子,请到一边落座。
毕竟台阶坐着太显眼了。
茶水倒上,点心放好,两个内侍就专门服侍皇帝去了。
笔墨纸砚,茶水点心,磨磨摇扇。
杨广这一看就到了晚上掌灯。
大体是过了一遍。
然后就开始写东西。
那纸写的是一张又一张,一直写了两个时辰。
清云看了看天“皇帝陛下,天色已晚,贫道这就告辞了,有什么话等明天再说。”
皇帝点点头“多谢道长,有劳道长费心记录这将近二十年的民间真实一面,让朕得以见到真实的民间。”
青云听了点头“陛下早些休息,这事不是一两天就能说完的,贫道先告辞了。”
说完打个稽就溜达走了。
清云回了家把门一闭完事了,他引起的震荡可刚开始展现。
当天晚上数不清的信鸽带着消息飞往天南海北,数不清的信使密探带着消息离开大兴城。
第二天早朝,杨广先是暂缓了京杭大运河的修筑,把整体划分成一段一段,一阶段一阶段。
时间拉长,民力轮换着来。
这下子有些人坐不住了。
朝堂上开始了争锋。
杨广就那么看着,一一记下各位大臣的言。
等到大臣们吵停了,杨广说“运河的事就按朕的意思来,一年分两次修理。
民力轮换着来。”
说罢就不做声了。
杨广可是实权在握的皇帝,说话还是比较有力度的。
下午清云又来了,这次他是带着五个大书箱子。
这次侍卫老老实实的进去禀报,得到允许后清云带着书箱子进了皇宫。
还是老一套,进去就开始摆书,分门别类的按照各自地域,时间的分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