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楚军再次出动全部兵力抵抗。
王翦采取坚守不战的策略,和楚军长期对峙。
楚军求战不得,逐渐松懈。
王翦趁机动突然袭击,大破楚军。
公元前223年,秦军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最后是齐国。
齐国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长期和秦国交好。
当秦国相继消灭其他五国后,齐国孤立无援。
公元前221年,秦国派王贲从燕国南部进攻齐国。
齐国军队没有进行顽强抵抗,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六国无法联合抗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利益分歧。
六国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比如在领土方面,燕国和赵国相邻,时常会有边境摩擦和领土争端。
韩国和魏国处于中原地带,它们更关注自身在中原地区的展和稳定,在合纵抗秦的时候也会担忧自己在中原的利益会不会被其他国家如楚国、齐国在联合过程中侵犯。
例如,齐国曾趁燕国内乱占领燕国土地,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各国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很难真心实意地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二是地理位置差异。
秦国地处西方,有函谷关等险要关隘,易守难攻。
六国在地理位置上分布较散,联合军事行动的协调难度大。
比如楚国地处南方,距离秦国较远,在派兵支援其他国家对抗秦国的过程中,军队的长途跋涉会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粮草供应、士兵疲劳等问题。
而且各国边境线犬牙交错,交通不便也影响了联合军事行动的效率。
三是各国实力不均衡。
六国在国力、军事力量等方面参差不齐。
像赵国军事力量较强,而韩国相对弱小。
在联合过程中,强国可能会试图主导联盟,而弱国又担心被强国控制,导致联盟内部矛盾重重。
比如在合纵联盟中,楚国和赵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在联盟中获取最大利益,而像韩、魏这样的国家可能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它们也会对联盟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四是秦国的策略。
秦国采用“连横”
策略应对六国的“合纵”
。
秦国通过拉拢一些国家,破坏六国联盟。
比如用土地、财宝等利益诱惑齐国等国家,使它们在六国合纵抗秦的时候选择中立或者倒向秦国,瓦解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力量。
喜欢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