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这就已经是相互妥协的产物。
由赵高带着转换地方,是秦王在告诉赵昌:我还是不接受你的想法,但我们可以各退一步。
本来我给你准备了大别野,你不住也可以,但你要住这第二档的。
“还有别的吗?”
赵昌不死心,问。
赵高坚定摇头。
赵昌:行吧,这就到底线了。
“那就这个。”
赵高放松下来,带人进去。
太好了,回去不用被骂了。
这里早就收拾过,也备有本地仆从,赵昌只需拎包入住。
简单收拾一番,他把两位身负重任的大将打出去干活,自己也带着鱼出门了。
现在是二月,说是春天,但偶尔气温还带着点冬季的寒凉,微微麻麻细细的风让人时不时想打个哆嗦。
尽管如此,光秃秃的耕地上已经能够看到劳作的身影了。
赵昌停下脚步,站在原地出神。
鱼看了又看,忍不住开始怀疑,您不会是想下去种地吧?
鉴于赵昌有前科,鱼这种怀疑实在是合情合理。
他不理解也不接受。
想种地哪不能种,干嘛非得跑出咸阳偷偷摸摸种地啊?这是图什么啊?
“鱼,那是什么?”
赵昌问话,打断了鱼的想法。
他问的是那个在地里翻土的人,用的是什么工具。
鱼看过去,说:“是耒耜。”
“我记得尚书说,现在有犁。”
鱼没做否认,说:“是的,但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犁。”
谈到耕作,谈到犁。
赵昌因此而想到的东西懂得都懂。
就是那個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上过历史课的都知道的东西,曲辕犁。
那么问题来了。
他对此的了解比较浮于表面,仅限于这三个字怎么办?
赵昌没种过地……如果说水车还能让他记起一些外形的话,曲辕犁他是真的一点也不清楚。
但让他背点关于它历史地位的套话,他倒是还能编上一串。
“我要一套犁。”
赵昌说。
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决定遵从二公子的吩咐。
赵昌出去一趟,很快又返回家中。
其他人不敢问生了啥,能问的彭仓与赵高现在已经得到县令的认证,开始在外面干活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