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之后对于康熙的所谓“算计”
,我给予全力支持。
康熙到了此时何尝不明白他和琳琅的永无可能,只是不愿去想。
有点三公子和素素二度和好后的小心翼翼。
我想到了最后决裂时,康熙必然是和三公子一样的感叹:“用权利强留了她这么多年,终究是留不住”
。
纵观全文到现在,琳琅实在是太聪明了,她和康熙之间的感情她是最先看透的一个。
匪大塑造了这样一个女人,应该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从一而终,对自己的第一个男人死心塌地,但是琳琅又是个才女,间具了一些文人的傲气,使得她不愿意死心塌地的等待,所以她一旦看透,就不会回头。
如果琳琅笨一点,或者说像那个时代的任何女人一样等待(想起《少年天子》里面的花束子),她和康熙还是可以善终的。
而康熙,如若对爱勇敢,包容,不要在潜意识中放进那么多帝王的颜面,他们也可以相属。
还有一点要说的,很多人说琳琅为什么痴爱纳兰,我却觉得琳琅其实爱的不是纳兰,只是那段单纯去爱的岁月,那段感觉自己曾经幸福过,拥有过的岁月。
就像柔福临死时对赵构说的,他们爱的不过时华阳花影中的彼此。
所以有人说这篇文章本可以喜剧,,是匪大忠于史实,一定要悲剧,但是我认为悲剧是他们两人的环境性格使然,怨不得别人,当然更怨不得匪大。
不过对这篇文章,却觉得有点和《玉碎》一样的感觉,只是三公子和素素的性格稍微变一变而已。
三公子刚开始的积极主动和素素的被动,后来三公子遇挫后对素素的冷淡,怀疑素素心有所属,以致和好后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都能够和《春欲晚》相对比。
素素和三公子巨大的身世诧异,素素的自卑和谨小慎微,两人心中怀疑却并不交流,也和《春欲晚》甚像。
总之一句话:《春欲晚》和《玉碎》截然不同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在男女主角的感情路数上是同出一门。
看了匪大这么多的文章,发现匪大喜欢麻雀变凤凰的格局,却总给一个破碎的结局。
《玉碎》如是,《春欲晚》如是,只怕《双城》也是如是。
还好有一个《童话》了慰我心。
————————————————————————————————————————
某匪多一句嘴,玉碎写的粉滥,那个叫惨不忍睹啊……我已经锁上了。
春晚好像又步入后尘,让我沮丧一把,也许我是该去休息了。
还有大家提出的许多问题,文还没有写完,伏笔之类后文会有交待,所以请大家稍给点耐性。
不过好像无论怎么写,都不太令大家满意了。
要不大家帮忙写几个番外,随便怎么着都行。
有位朋友写的番外就极好,细腻动人。
至于最初的大纲,唉,还是表提了。
吃饭吃得意兴阑珊,所以说得有点直白,大家表理我,该怎么砸就怎么砸。
反正某匪皮实,再自恋一把,这种宠冠六宫的待遇,旁人必然还羡慕得紧呢。
咔咔……
收拾残肴冷炙下……
跑回来说,krissong66,未问过你的意见就先斩后奏将你评贴了上来,你不会反对吧,若是不允,请在相约那边给我发短信,我马上撤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