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总部在过去对陕北红军和陕北苏区的情况有所了解,但具体的发展状况却并不清楚。
现在,敌人的报纸却意外地为红军提供了宝贵的情报,这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1935年9月21日,中央红军全部抵达了哈达铺。
他们在这里没有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得以安全休整。
在红军的巧妙转移之下,国民党的川军和“中央军”
疲于奔命,始终未能追上红军的脚步。
而另一方面,国军十四旅的士兵们惊魂未定,对红军的战术和意图一无所知。
趁着这个机会,红军在哈达铺这个甘肃的边陲小镇暂时安顿下来,休整了两天。
为了尽快恢复战士们的体力,红军总部下令全军,无论是司令员还是炊事员、挑夫,每人发放一块大洋。
哈达铺虽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由于物资匮乏,物价异常低廉。
羊、猪、鸡的价格让人难以置信,一只肥羊只需二块大洋,一百斤的大肥猪也只卖五块大洋,一块大洋甚至可以买到五只鸡。
此外,国军十四旅逃跑时留下的几百担大米、白面和食盐,更是为红军提供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对于在雪山草地中数月未曾品尝到盐和大米、白面的红军战士来说,这简直就像是过年一样。
特别是来自福建、江西等省的战士们,看到大米时更是喜形于色,倍感亲切。
当地的小贩们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存货,红军战士们也不讨价还价,有多少买多少。
这对于小贩们来说,无疑是一笔难得的生意。
各个部队的伙食单位都大显身手,割鸡杀鸭、屠猪宰羊,一日三餐都是三荤两素。
机炮团更是奢侈,全团会餐,租借了汉族老乡的炊具,自己动手做起了丰盛的菜肴,真可谓是比过年还要丰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