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开始缓缓改变,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泛起涟漪,像是有什么力量在搅动着。
接着,一个巨大的屏幕出现在天幕中央,上面显示着“历史十大贤后”
几个大字。
随着字幕滚动,地进入了紫禁城,成为了皇太后。
如果说庄妃对多尔滚郎有情妾有意的话,那么孝庄皇后和摄政王之间,则再无感情可言。
多尔衮摄政期间,在经过皇帝继位的较量之后,原属皇太极的两皇子也落到了他的手中。
此时的摄政王已经可以代行皇权了,所以他根本不会允许一个小皇帝的身边,还存在一个明事理的母后。
于是多尔衮摄政的七年间,孝庄和福临一直都分工而居。
小福林常常几个月才能见到母亲一面,而此时的孝庄也只能忍辱负重,悄悄积蓄力量。
孝庄从小就天性好学,和儿子分居期间,便潜下心来阅读各种汉人的时政书籍。
不久,机会来了……
公元一千六百五十年,这一年对大清朝来说绝对算得上一个多事之秋。
睿亲王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坠马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这位摄政王虽然在生前留下了无数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为大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就在多尔衮去世后不久,顺治帝福临却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动作。
当时,年仅十三岁的福临已经在位七年之久,但由于多尔衮摄政,他一直未能亲政。
如今,多尔衮一死,福临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
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先是下旨为其举行国葬,并追封多尔衮为“义皇帝”
,庙号成宗。
但仅仅过了几天,他就下令将多尔衮的印玺收缴回宫,并开始清算多尔衮的党羽。
紧接着,顺治帝宣布清正,废除了多尔衮制定的一些政策。
与此同时,福临还积极推行新政,试图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在新政实施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为自己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举行了一场极为盛大、隆重的上尊号典礼。
至此,人们才意识到,孝庄已不再是那个在后宫沉默不语的布木布泰庄妃,而是成为了大清国皇帝的皇太后。
少年福临亲政之后,孝庄太后过了几年相对舒畅的日子。
在此期间,她始终保持低调,从不轻易干涉朝政。
不过,尽管孝庄太后深居简出,但她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
孝庄太后不仅没有奢靡享乐,反而多次拿出自己宫中节省的银两赈济灾民,但有一件事显示出了她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当时正值大清初期,政权根基还不稳固,为了调动和牵制吴三桂等手握重兵的汉族异姓王,她多次使用缔结婚盟的手段,将这些藩王的子孙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身边。
这些安排在若干年后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