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他们那张嘴。
楚婴很自觉地去后院拿鸭圈。
那是之前姜棉让庄清梵编来拦鸡种牧草的,后来牧草长高了,鸭圈撤掉了,现在还放在后院的墙根边。
庄清梵知道自己又来活了,主动去拿工具开始砍竹子做鸭窝。
鸭圈选在院子西边,其中一面靠着院墙。
庄清梵用竹子做了几根桩,打进土里敲稳,再用竹片搭了顶,最后盖上稻草,一个简易的竹棚就做成了。
楚婴把鸭圈搬过去摆好。
谢东和把水盆跟食盆也准备好了。
大家一起把鸭子从笼子里抓出来放进鸭圈。
十个鸭子,这个一下,那个一下地“嘎嘎”
叫。
说实在的,有一点吵。
好几十只鸡后院养着,都没听到有多少动静。
就十只鸭子,吵得这么厉害。
谢东和皱了皱眉道:“姜棉,这鸭子有点吵啊。”
姜棉觉得无所谓:“没关系,圈养几天就放出去了。”
鸭子爱水,不可能把它们围在院子里面养。
不但把地方弄得很脏,时间久了,鸭子身上也会带一股臭味。
离自留地的水田十几米处,就有个小水塘。
水塘旁边还长满了草。
是放养鸭子的最佳地方。
自留地已经用竹子篱笆围起来了,几位知青还从周边的山脚下挖了不少树莓种在篱笆边上。
别说动物,连人都进不去。
也就不用担心自家的开荒地被鸭子祸害,至于田野那边,鸭子还跑不了那么远。
把鸭子圈养了几天,然后每天早上它们放出来,然后赶到小水塘里,晚上再赶回来。
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
鸭子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最后鸭圈一打开,压根不用人管,它们自己就颠着屁股跑到小水塘去了,晚上还会自己回来找东西吃。
姜棉之前跟其他几个小伙伴聊过秋收之后生产队的工作安排。
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挖河道,修水库之类的。
如果是本地社员,除了孤寡老人,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人。
他们知青也要去,不过时间要短一点,分成两批轮着去。
姜棉算着时间,打算在这之前先晒点干货。
这些天秋风冷冽,天气干燥,是晒干货最好的时候。
菜地里种了很多菜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