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殿下没说话,自然也就忍着不插嘴。
"
广丰郡南面,就是隔断蜀北蜀中的歧山。
有一回,翻到某本地貌风俗考中一句话,说丰渠当年"
润泽歧山南北"
,注解云"
或曰环绕歧山而南"
。
我们都知道,歧山东西横向卧,长达数百里,若沟渠环绕山脚而后流向南面,工程何等浩大!
灌溉实效也必将大打折扣。
从各类史籍所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看,昔日建造者们定然没有采用如此繁难的方案。
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
子释微微停顿:"
丰渠应该是打通了歧山,这才得以灌溉山南大片土地。
"
长生和庄令辰同时敲响桌子:"
打通了歧山!
"
"
歧山南北纵向最薄的地方,直径仅一里左右。
这样的位置,整个山体大约有三处。
其中一处,就在广丰郡境内。
所以——"
子释停下来,歇口气,"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假设:当初修渠的工匠们,在此地凿开山石,挖通隧道,将渠水引至山南。
其后若干年,泥沙淤积,沟渠废弃,旧日渠道连同隧道都被堵塞掩盖,渐渐鲜为人知,终至湮灭。
"
庄军师兴奋得手指发抖:"
这么说,只要把这条隧道清理出来,到西京的路程,足足缩短一半不止!
"
倪俭和虞芒眼睛唰唰放光:"
当真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啊!
"
长生看看身边人:"
你成日忙着抄书,怎么想起来考据一条百十年不见的水沟?"
"
先是看了广丰郡的来历,从前没听说过,有点稀奇。
后来有段时间……北边形势不太好,子周颇为担心。
我读到有关蜀北地貌的内容,自然比较留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