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知杭指尖轻轻摸了摸鼻子,心下想着,难怪原著中,陆止上京赶考会被丞相府的嫡亲二小姐看上,招为婿,抛下远在扬江镇的妻子张楚裳,从此飞黄腾达,把相府的二小姐迷得鬼迷心窍,相爷为他铺路。
这会还不知道,往后吃豆腐这个词泛指调戏之意便是从他这里开始变味的。
“公子,这豆腐没剩几块了。”
张铁树停下喘了几口气,见这些未出阁的小姑娘和嫁与人妇的女子都不加掩饰的盯着陆知杭看,不由有些吃味。
“卖完便走吧。”
陆知杭环顾四周,想也不想便道。
因着是第一次卖,母子俩早上事先只做了五板豆腐,多余的做成豆浆加了些价格低廉的饴糖,一板豆腐的成本不到五文钱,一块豆腐三文,大多数人家都吃得起,销量比陆知杭想象中好不少,原是想着卖剩的自个吃掉算了。
光这一早上的豆腐入账就有一百三十五文钱,豆浆的销量也不比豆腐差,这玩意味道甘甜带着豆香味,一碗只要一文钱,也卖出去了五十文。
起初只是张家村那几张熟面孔来买,到后来邻村赶集的人也在从众心理下到陆知杭这边试吃,赞不绝口之下,自然又带动了一批客人,光这一天的入账就有一百八十五文,刨去那十几斤大豆钱和给张铁树管饭的钱,净利也有一百五十文。
陆知杭有些可惜今天做得豆腐不足,多卖几板,这一天的收入都够他买竹纸的钱了。
不过想归想,真要多做几板,也不一定卖的完。
可惜村口的市集半个月才有一次,他深知纸墨费用不菲,也只敢先用毛笔沾了水写着,待有点成效了再在纸上试验,便是如此节俭,那半刀竹纸两三天的消耗也去了五六张。
张家村市集的客流量有限,便是多做几板也卖多不了几个钱,顶天一次两百文,一个月两次的市集收入四百文,他要参加科举,所用到的支出除了笔墨纸砚,书籍也必不可少,陆止以往是跟着他爹陆学林启蒙,现在孝期满了也得考虑上学的事,找先生还要给束脩,出门赶考也要银子,以目前的收入远远不够啊,若他能每日都豆腐,哪怕一天的收入少上一些,紧俏些过日子,倒也够用了。
不若去县里试试?
第8章
收拾完豆腐摊,陆知杭沉吟片刻,想了想,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本身就没在张家村久留的想法,这里教育落后,以往他爹陆学林就是这文化水平最高的那个,现在成了他这个十六岁的小童生,要想找文化水平更高一点的人学习,在张家村是没什么希望的,走不出这个小山村,又如何能登那天子堂呢。
只是现在的难处便是他身上的钱全掏出来够他在县上安置住处,满足日常所需吗?
长淮县普通居住的平房一间月租是200文,他必然是需要继续卖豆腐、豆浆为生的,找的房子地段不能太差,还得带铺子,价格就贵上不少了,没个500文每月的租金,不一定盘的下来,他这会全副身家就剩下的九百文和今日刚入账的一百五十文,总共不过一两银子五十文,到了镇上还得置办些家具,陆止所用的笔墨纸砚都有段时日了,有条件也得换套文房四宝,仔细算下来处处都需要钱,搬去县里这事说起来也不小,得和张氏商量着来。
收拾完摊子,陆知杭看会书的功夫,转眼便是酉时,张家村处处烧着炊烟,母子二人连着张铁树一起吃了顿晚饭,桌上没有豆腐,都是邻里前些日子送来的果蔬,今日难得多炒了一道菜,还加了三个蛋,添了点肉末,张氏没动筷,都夹给了陆知杭。
晚饭过后,张铁树不好多留,消了食就自行离去了,张氏本想回屋做些针线活,好抓紧凑钱买些纸墨来,却被陆知杭叫住了,起身的动作一顿,又坐回了木椅上,笑问:“知杭,莫不是要商量买纸墨的事?”
今天豆腐、豆浆卖了一百多文,刨去成本净利润也不菲,和她每日做针线活比起来,可要好赚太多了,张氏因此一整天的心情都很不错,连对着张铁树都慈眉善目的,有了点闲钱自然就开始盘算起给陆知杭添点东西。
以前她觉得儿子自小聪慧,十三岁便中了县试头名,若不是守孝,束发之龄中个秀才也未尝不可,因此为他骄傲,提起来都是脸面,可如今他放下圣贤书,操起了家事,张氏担忧之余,心却被柔情盛得满满,她儿子便是不读书,也有一番出路。
不过这想法张鸢姝也就一闪而过,书还是要读的,再有钱的商贾之家,与当官比较就差远了,她的知杭既然有这天赋,就该在科举一途上耕耘,光耀门楣才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