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点头称是。
想起家里才请篾匠上门打席子,剩下一把篾条儿被爹爹顺手拿去做了家法,小小心里便有几分迁怒,决定从此管人家叫"
篾条儿大哥"
。
有了新玩伴,李免高兴极了。
没想到这根篾条儿韧性十足,捣乱打岔,威逼利诱,全不管用,只顾低头看书,眼皮都不抬一下。
唯有当自己捧着书过去提问的时候,会和颜悦色耐心讲解。
李免是好学的孩子,听出意思来,慢慢居然也能坐得住了,还把小姨娘单独留给自己的点心分给篾条儿大哥吃。
就这样过了好些日子,有一天,李彦成到"
四当斋"
来取书,瞧见儿子跟着席家少年有模有样的诵读,温言嘉勉一番。
席远怀眼尖,看出李阁老手里捧的就是士林中视若珍宝的那套《诗礼会要》,口水差点流下来。
后来——
子释听见席远怀对皇帝说:"
……微臣年少鲁莽,竟不慎玷污了恩师爱愈性命的典籍,万死不足以辞其疚。
心慌胆怯之际,不知如何应对,任由小师弟承担过失,实乃平生污点,多年来愧疚难安……"
子释想:不过是我把书偷出来给你看,你一边看一边吃我分给你的蟹黄包子,看得忘乎所以,滴了两滴油在上头。
我见你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就要当场自尽,只好替你背了这黑锅。
结果我爹瞧在你的面子上,也就象征性的甩了两下篾条儿而已。
什么"
平生污点"
,"
多年愧疚难安"
之类,太夸张了吧?
席远怀继续道:"
后微臣双亲离世,孑然一身,遂往外郡投亲,辗转奔波,自顾不暇,从此与恩师再无相见之期,未料竟成永诀……"
说到这,又哽咽起来。
…………
认亲大会结束,皇帝颁布圣旨。
越州彤城太守王元执、守备林蕃、前翰林院大学士李彦成,临危守义,忠勇舍生,率合城军民抗击敌虏,以身殉城,其清操厉节,足以光耀千秋,彪炳史册……追封王元执为忠信伯,林蕃为忠勇伯,李彦成为忠毅伯,于西京南郊设衣冠冢,建"
忠烈祠"
,供世人凭吊追思,使烈士忠义之精魂,天地浩然之正气,长在人心……
敕令翰林院大学士陈孟珏执笔为"
忠烈祠"
撰写碑文,工部、礼部共同监督,择日奠基动土。
子释和子周齐齐叩头谢恩。
赵琚道:"
谢全,从今往后,你就认祖归宗改姓谢了,李家取的名字还改不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