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长时间,子周和子归一直忽略了:自己三人正与父亲当年的官场生涯离得越来越近。
被大哥这一解释,子周觉得好像占了便宜似的,有点儿不自在。
子释对这个弟弟明白得很,正色道:"
这些规矩,并非机密。
上自国子监,下到县乡私学,授课的夫子们都会讲到,读书人多少知晓。
应试应试,本该应题作答,依制完卷。
那些在前头看似无关紧要环节栽倒的,多半并非无知,皆因紧张慌乱所致。
因此,你觉着仿佛舍本逐末,其实这些细枝末节,很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气度。
——别小瞧一句"
四平八稳"
,不容易呢。
"
又补充道:"
闯过这重重关卡,最后终究还得看诗赋文章做得如何,圣人经义明白几许。
只不过——"
神色更加严肃,"
普天下读书人皆习圣人之言,注疏释义却不下百家。
朝廷虽然定了三家正宗,真到了考场上,如何取舍,往往要看当时风尚,甚至取决于皇帝和主考官的个人好恶。
"
拿眼神看住弟弟:"
所以,子周,你务必记住,这句"
四平八稳"
,一样针对诗文内容。
力求尖新奇巧,或者直抒胸臆,可能独占鳌头,也可能万劫不复。
因为卷面上一言不慎而丢了性命的情形,从前也不是没有过。
你只要考过就好,不用惦记着拿第一名。
"
大哥已经把话说到这个程度,那就要一丝不苟刻在心里。
子周抿着嘴重重点一下头:"
大哥你放心。
"
子归起身添水。
子释停了一会儿,觉得指尖发凉,把茶盅捧在手里暖着。
慢慢道:"
子周,你——能不能答应我,春试过后,先不要考虑秋试的事?"
秋试的念头,早在子周心中盘旋。
但是直觉大哥定然不会支持,何况时日还早,索性先撇在一边。
虽然知道大哥的眼睛,从来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还是思量着拖得一时是一时,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提出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